但你李顏是個“大企業家”,帶著十幾人的小團隊干到幾百人的大公司,從各個項目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完成來看,李顏必然擁有著對公司的絕對掌控。
一個幾百人大公司的管理經驗,你有我沒有啊!
這我教個錘子?
于是這位老師都還沒正式跟李顏有啥交流,就已經緊張起來了。
好不容易講到下課,李顏也沒提出什么問題,他長出一口氣,走到這位特別的“學生”面前問道:
“李顏,你主要是想學哪方面的內容?”
“老師好,怎么稱呼?”
“……免貴姓勞。”
“勞師,哦不對,勞老師好,按您的教學節奏來就行,我學一些理論知識。”李顏笑道。
但這話在勞老師聽起來卻不太一樣,變成了:
“實踐的就我自己來吧。”
然后馬上又解讀出:“反正你也教不了什么實踐內容。”
直到李顏離開教室,他都沒想明白勞老師怎么就露出了挫敗的表情。
學理論確實是他來學校的目的。
有人教對別人來說好處是能領進門,對李顏來說好處是能檢測自己水平。
理論與實踐在提升技能點數的路上缺一不可。
有理論基礎就得抓緊實踐,有實踐條件就要抓緊提升理論。
雖然說白了就是研究人性,但人性實在太過復雜。
因為除了研究別人,你還得研究自己。
很多人對于“他人的好壞”總能看得很清晰,卻非常難以看清自己。
利益糾葛放別人身上的時候,分析起來那叫一個清清楚楚,到了涉及自己利益的時候卻揣著明白裝糊涂。
就跟最喜歡做戀愛軍師的人往往單身一個道理。
自己剝離在外,才能擁有理性分析的能力。
一旦自己也入了局,連認認真真看自己一眼都非常難。
一個人對自己的認知會影響到對其他人的認知。
笨蛋很難以為別人聰明,聰明人也很無法接受別人笨。
李顏已經開始有這種體會了,在他走到一定高度后,就變得有些難以理解普通人的世界。
有個玩笑,說為什么世界上最好的球員不適合當教練?
因為他會跟隊員們說:“進個球有什么難的,拿到球直接一條龍突破爆射死角就行了啊。”
李顏有時候會忽略自己的離譜程度,產生“明明你孫淼挺優秀一個人怎么做事這么沒水平”之類的想法。
當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隨著他的能力提升變成了一加一等于幾的題目,他就基本無法真正體會這件事情的難度了。
反過來還會覺得別人特么連一加一都搞不明白是不是該去吃屎?
但他又有足夠的心智與邏輯,所以自己的內心也時常在提醒:
你李顏也是當過普通人的。
當然當過,重生前的他在真正厲害的人面前絕對稱不上優秀,別人可能連他的“蹉跎”都沒啥感受。
這輩子開了掛,走到尋常天才所不能及的高度,也該清楚地理解他人的平庸。
于是割裂感就產生了。
“大概是這個原因。”
李顏給充滿好奇的丘樹里如此解答道。
丘樹里等在教室門口,就為了問一問李顏為啥來上這節課。
他覺得李顏的決定必然有其深意,決定做個學人精。
“不過你要說割裂感,我感覺我現在就有很強烈的割裂感……”丘樹里說道。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