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凡突然釋然了,“我看個der啊。”
競賽在七月底,其實滿打滿算也就接近一個月的準備時間,對陳凡來說這個課題是不可能一個月研究出什么成果的。
但對李顏來說,只差個東風。
“數學”技能提升的東風。
只要能力上去了,把該解決的核心問題解決掉,成果呈現這一塊就不是問題。
沒別的辦法,學吧。
就跟計算機一步步突破一樣,這一次的主角換成了數學。
但數學這玩意兒到了一定水平之后熟練度幾乎是沒有任何提升效果的,靈光一閃又不是什么能靠鍛煉得來的東西。
李顏還真有些學不太明白。
技能數值是有提升的,計算機本身也跟數學有關系,李顏的邏輯能力擺在那,了解足夠多相關知識之后提升到70分只能說是理所當然。
但似乎不太夠用啊。
計算機到了70分已經很猛了,能充分發揮李顏其他能力的聯動效果,一個人干出千軍萬馬的氣勢來。
數學不是。
一方面可能這兩個領域里,70%進度對應的水平不同;一方面這倆技能的要求也不一樣。
計算機領域的全精通高手表現出來的戰斗力,一定非常強悍。
這也會那也會,交織聯動,解決難解的問題,一人效率勝過百人團隊。
但數學不是,數學講究某一方面的極致輸出——雖然歷史上也有不少數學領域的全才,但就整體來說,在數學江湖出彩的高人,還得是把某個功夫修煉到極致。
你的總評是70分,解決70分難度以下的問題輕松寫意,但面對71分就全然沒了對策。
我的總評才30分,但我就是有一招絕活,能把八九十分的難題都給干碎。
所謂靈光一閃,所謂天賜直覺,所謂“我悟了”。
其實單就這個科創大賽,李顏沒必要逼自己整數學難題,以他現在的能力資源,搞點小機器人輕松寫意,寫個有趣的算法露露臉。
到底第一與否,難題就交給那些個評委考慮去吧。
這種比賽奪冠確實沒太大吸引力,借此干點別的事,師出有名,還能在久違的校園裝一把,倒是舒服的。
所以既然要參加了,他還是選了個大課題逼自己一下。
反正兩套方案,沒法從搞定的難點,大不了躲開就是,呈現一個精彩成果還是沒壓力的。
任市長的拜訪時間定在了7月7日星期四。
恰好,7月6日蛟龍手機達成了一個值得紀念的成就。
合計售賣突破三千三百三十三萬臺。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數字。
李顏的項目第一次受到重視,就是從力高智慧的韓總那拿到三千三百三十三萬投資開始的。
當然,其實也就是韋易力的支持。
而現在,李顏初步計算的一臺手機利潤三百塊,乘以這個數字,恰好是一百億。
在5月20日發售之后,47天的時間里,這臺手機就突破了三千三百萬臺,銷售利潤額就突破了一百億。
至于媒體那邊關注的數字,則是已經突破六百億的銷售總額。
恐怖如斯。
也不知道是從那邊了解到的信息,各大媒體也抓住這個節點開始宣傳,雖然是很沒根據的“李顏收益至少是銷售額的六分之一”,但莫名還挺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