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祁同偉心心念念的投稿終于有了消息。
祁同偉收到南邊日報和花城早報寄來的信件。
南邊日報和花城早報接收了他投稿的《大國崛起之英吉利》,準備刊載,給他寄來了樣刊和120塊稿費。
“功夫不負有心人,文章終于上報了!”
祁同偉非常開心。
雖然只是兩家報紙接收了他的文章,準備刊載,但邁出了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南邊日報和花城早報最先接收自己的文章,準備刊載,祁同偉不覺得奇怪。
南邊日報和花城早報是嶺南的,而嶺南是最先開始改革開放的,他們更能接受《大國崛起之英吉利》。
有了南邊日報和花城早報刊載自己的文章,群眾日報、自由日報、漢東日報、漢東晚報和漢江日報也會相繼刊載自己的文章。
即便這五家報紙不刊載自己的文章,自己的投稿的另外三篇文章也會繼續在南邊日報和花城早報上刊載。
《大國崛起之英吉利》成功投稿南邊日報和花城早報,對祁同偉來說意義非凡。
不僅開啟了他改革先鋒的道路,也解決了他的生活困難。
有了南邊日報和花城早報寄來的120塊稿費,祁同偉身上就富裕了起來。
從家里帶來的100塊,祁同偉原本是準備買一身衣服的。
但得知鄉里經常拖欠工資之后,祁同偉就熄了買衣服的想法。
好在被褥是從漢東大學帶回來的,還能用,沒有買新的,否則這一百塊錢早就要花光了。
由于8月份鄉里不發工資,祁同偉身上的120塊只能精打細算,畢竟要熬四五個月。
這120塊稿費,祁同偉都給家里寄了回去。
妹妹祁同雨開學了,學費要120塊,能給家里減輕一點負擔也好。
按照家里的情況,妹妹的學費肯定又是找村里人借的。
祁同偉不希望家里再欠新的債。
至于妹妹的生活費,只能讓家里想辦法了。
寄完錢,祁同偉給村里打了一個電話找祁父。
“爸,我在報紙上發表文章獲得120塊稿費,寄回家了,給妹妹開學做學費,你記得查收!”
祁同偉在電話里對另一頭的祁父說道,妹妹已經開學了,家里大概已經跟村里借了錢。
正好,這120塊還給人家。
“阿偉,你寄一半回來就行了,你們又不發工資,你自己也要開銷的。”
祁大山不悅,兒子為家里著想他很開心,但卻不愿意讓兒子過得太苦。
畢竟兒子作為剛參加工作兩個月的干部,開銷還是有的。
之所以讓兒子留一半,是因為兒子前面寄回來的50塊他沒有還給別人。
兒子再寄回來60塊,加上家里這兩個月攢的和跟村里人借的,女兒的學費和生活費都夠了。
“爸,我每天吃食堂,沒什么開銷的。”
祁同偉解釋了一下,開銷不是沒有,只是盡可能地不開銷,不過他不會和家里說。
有錢了得先想著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