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時辰后,又一只邪祟被鐵鏈捆著帶了回來。
劉燁如法炮制,利用浩然正氣將其體內的陰氣盡數祛除。
當親眼見到一只邪祟在他面前恢復正常時,張遼心中不由得掀起驚濤駭浪。
據他所知,大漢每年死于邪祟入體的百姓超過百萬之眾,這比因戰亂而死的還多。(平行位面,大漢總人口過億)
若是這種手段能夠普及下去,那意義可就太大了。
“賢弟,你剛才所用的可是文道手段?”
此時營帳內只剩下張遼跟劉燁兩人,索性也就不再以軍職相稱。
“的確是文道手段。”劉燁點了點頭。
“賢弟能否詳細說說?”
張遼雖然不是出身文道世家,但作為兵家傳人,對文道也并非一無所知。
可他從未聽說過諸子百家中,有哪一家的法門擁有這種逆天功效。
若真能做到這一步,又豈能讓儒家獨占鰲頭?
劉燁也沒藏私,詳細解釋了一下浩然正氣的存在。
畢竟這玩意遲早得面世,正好借這次的邪祟事件,將浩然正氣傳揚出去。
作為新時代文道的開創者,他雖然不用像一般文修那樣到處傳播學說,但若是能讓世人見識到浩然正氣的強大與玄奧,也更加有利于新文道的發展。
而在聽完劉燁的解釋后,張遼著實有些懷疑人生。
你說你覺得現在的文道不健全,然后給文道加了一層枷鎖。
后來的文道修行者,只要不領悟浩然正氣,就無法踏入文道修行。
這確定是你一個立言境的文生能做到的事?
哪怕是當代大儒……不,就算是半圣也辦不到吧?
“張大哥?張大哥?有在聽嗎?”
見張遼雙目無神,一臉呆滯,劉燁伸手推了推。
“在聽。”張遼回過神,用一種無比復雜的眼神看著劉燁。
先前他以為劉燁只是在詩詞一道有著極高的天賦。
現在看來,他錯了,而且是大錯特錯!
劉燁當有圣人之資!
“賢弟,敢問這浩然正氣,為兄可能領悟?”
張遼有些不好意思地問道。
主要聽完劉燁的描述,他感覺這玩意比文氣可強太多了。
“哈哈,自然可以,無論何人,只要心懷天下,皆可養出一口浩然正氣!”
領悟浩然正氣的門檻說低不低,但說高也不高。
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販夫走卒,只要心性純良,契合劉燁烙印在文道長河中的橫渠四句,皆能領悟浩然正氣,壓根不用去刻意修行。
這也是舊時代文道與新時代文道最大的區別。
前者修術不修心,后者修心亦修術。
甚至修心大成者,可做到神通自生!
“心懷天下么……”
張遼低聲呢喃,好似陷入了某種頓悟狀態。
此時在張遼腦海中,回蕩起當初劉燁書寫橫渠四句時的場景。
那時他光顧著對抗龍氣鎮壓,壓根沒怎么注意劉燁寫的東西。
現在想來,才知道自己錯過了多大的機緣。
那可是新時代的文道鼻祖在開創新道,哪怕領悟一點,也足以讓他受益終生了。
好在,現在發現也不算太晚。
慢慢的,張遼身上生出一些變化。
劉燁見狀微微一笑,轉身離開營帳,將空間留給張遼。
……
當天地間第一縷陽光灑向大地,劉燁情不自禁地伸了個懶腰。
這一晚上,他一共凈化了十三名被陰氣入體的百姓。
這也就是他體內的浩然正氣足夠雄厚,換了其他剛剛領悟浩然正氣的文修,凈化一個估計都夠嗆。
就在這時,營帳幕簾突然被打開,就見張遼滿臉興奮地走了出來。
感受到對方身上散發出的浩然正氣,劉燁知道張遼已經正式踏入新文道。
“不過看起來,浩然正氣似乎對他還產生了其他影響。”
如果只是單純地領悟了浩然正氣,張遼應該不至于激動成這樣。
一念至此,劉燁動用真實之眼查看了一下張遼的屬性。
下一秒,劉燁瞳孔忍不住一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