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運】:藍
【業力】:白
【戰力】:超凡
“果然是他。”
荀淑,人稱"神君",生有八個兒子,因為各有才名,因此又被稱之為"荀氏八龍”。
其孫荀彧更是有王佐之才,曹操能起家,其中有一半都是這位的功勞。
想到這,劉燁又用真實之眼掃視臺下眾人,看得劉燁眼冒綠光。
乖乖,全是歷史名人,郭嘉、戲志才、荀彧、荀攸、陳群,這里面隨便拎出來一個,都堪稱當世大才。
正在劉燁思考怎么將這些人拐走時,講臺上傳來一道洪鐘大呂般的聲音。
“康成公此前說我輩文人已誤入歧途,不知做何解?”說話的是荀淑。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老夫有一言請教荀公。”鄭玄淡定地撫了撫胡須。
“康成公請說。”
“敢問荀公,文人為何而讀書。”鄭玄緩緩開口。
這個問題自然難不倒身為大儒的荀淑:“自然是為了修身治國平天下。”
“那如何修身治國平天下?”鄭玄再問。
“讀圣賢書,悟圣人道!”
聽到荀淑這個回答,鄭玄笑了:“荀公此言差矣,在老夫看來,圣人之道非眾生之道。
須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此言一出,鄭玄周身當即涌現出朵朵金蓮,文道之氣瞬間彌漫全場。
此乃口吐蓮花,乃是大儒才能引動的文道異象。
而聽到這句話的劉燁,臉色稍顯古怪。
若非認識鄭玄,他都懷疑臺上這位是不是跟他一樣,也是個穿越者。
不過荀淑到底是大儒,自然不會因為一句話就啞口無言。
“康成公之言,老夫不敢茍同。
若天下學子須親身體驗一番才可談論治國之道,又何必讀那圣賢書。
古之圣賢披荊斬棘方才創建了這條文道修行之路,我等只需沿著這條路走下去,自然可登臨文道巔峰。
一味地舍近求遠,只會誤入歧途!”
轟!
這句話荀淑動用了文道神通,當即將鄭玄引起的文道異象壓了下去。
“前人的經驗又如何指導后人的修行,我輩文人絕不可固步自封,更應與時俱進!”
鄭玄的反駁可謂擲地有聲,若非場合不對,劉燁都想大聲叫好了。
“康成公還請慎言,妄議圣賢,有違禮道!”
作為儒家傳人,荀淑向來講究尊師重道,而古之圣賢更是后世所有文人的老師。
因此鄭玄這種話,在他聽來頗有種大逆不道的感覺。
鄭玄見荀淑拿“禮”來壓他,一時間也不知道如何反駁。
他并非不尊重圣賢,只是覺得前人的經驗在當時或許很合適,卻不一定適用于后世。
“那敢問荀公,董半圣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道,是否也值得后輩文人尊崇!”鄭玄選擇開門見山。
他這次問道天下,最大的目的便是革除天下文人一心只想著升官發財的弊端。
而想要革除這個弊端,董半圣是他怎么都繞不開的一座大山。
對于鄭玄的問題,荀淑沒有正面回答,只是笑道:“董半圣既然能以此道證得圣位,就必然有其道理。我等末學后進,還是不要妄自評判半圣為好。”
“學生以為,此言差矣!”
突如其來的一句話,令在場眾人都為之一愣。
好家伙,兩位大儒論道,竟然有人敢插嘴,當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啊?
鄭玄也是有些詫異,不由轉頭看向臺下。
他想看看究竟是哪位學子,竟如此有血性,連自家院長的話都敢反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