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時候陣法破不了,還談什么討伐逆賊。
皇甫嵩雙眼微瞇,臉上雖看不出喜怒,但心中卻已經將董卓罵了個狗血淋頭。
好你個董仲穎,竟然敢拿陛下壓我。
他聽出了董卓的意思,只要你不按我說的來,那就別怪我磨洋工。
但最氣人的是,明知如此,他還偏偏拿董卓沒什么辦法。
這是陽謀,即便看穿了也無用。
“董刺史言之有理,倒是本將欠考慮了。”
權衡片刻,皇甫嵩只能選擇妥協。
相比給劉燁等人開后門,還是確保能破陣更重要。
“哈哈,皇甫將軍需要統籌謀劃,一些細節方面有所缺漏很正常。”
董卓見目的達成,也是見好就收。
畢竟這位可是當朝左將軍,真要得罪狠了,日后給他穿小鞋的話,他也有些吃不消。
“劉將軍,那這廣宗、廣平兩地的節點就交給你了。”
外圍的27處節點都被董卓占據,也就只剩下這五處核心區域。
“末將領命。”
事已至此,劉燁也不好說什么。
只能說,董卓這家伙絕對是有備而來,話術一套一套的,愣是找不出反駁的理由。
“此事不簡單,背后怕是有人在針對我。”
劉燁心中暗自想道。
要說這是董卓臨時起意,打死他都不信。
不是他瞧不起董卓,這家伙帶兵打仗還行,但要說會搞這些陰謀詭計,那絕對不可能。
他要有這腦子,以后也不會中了王允的美人計。
“是李儒么……”
想到董卓背后的那個男人,劉燁眼中閃過一絲異色。
相比諸葛亮、周瑜、郭嘉、司馬懿這些三國謀士,只在前期出過場的李儒,名聲相對沒有這些人大。
但要是因此就小瞧了李儒,那絕對要倒大霉。
在董卓的眾多決策過程中,這位都扮演著重要角色。
在董卓篡權的過程中,李儒的建議更是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就比如,在董卓想要倉促集結兵力入主洛陽時,李儒卻提出了先派遣使者表明意圖,從而使董卓的進京變得名正言順,為后來順利奪取權力奠定了基礎。
此外,李儒還曾建議董卓殺死漢少帝劉辯立下威信。
同時提議拉攏三國第一武將呂布為己所用,以及洞察王允的連環計,勸說董卓放棄貂蟬,以穩固與呂布的關系。
可以說,要是沒有李儒,董卓壓根就走不到那個至高無上的太師之位,更別提一人獨對天下。
雖然最后輸了,那也是董卓不聽李儒的緣故,跟李儒本人無關。
因此相比董卓,劉燁其實更忌憚其背后的李儒。
自古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面對這種算無遺策,陰謀百出的頂尖謀士,劉燁實在沒什么安全感。
“早知道把李善長帶過來了。”
原以為此行只需要對付張角就行,誰知道還要面對友軍的背刺,這特么也太難了。
“等【戰場大師】的成就達成,高低得再找一個謀士出來。”
雖說已經有劉伯溫和李善長兩位頂尖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