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董卓敗了?”
聽完高順的情報,劉燁屬實是一臉懵。
董卓竟然敗了?敗給誰了?
“一日前,董卓率兵攻打廣干城,張梁親自出戰,大敗董卓,董卓退兵十里。”
高順又將情報詳細說了一遍。
劉燁聽完后的第一反應是不信。
就董卓那變態的屬性,別說區區一個張梁,就是張角親自出手,也不可能大敗董卓。
所以,這其中必有貓膩。
“董卓出手了嗎?”
劉燁問道。
“沒有,只是派了一名部將迎戰張梁,戰至五十回合不敵敗退。”
“那就難怪了。”
聽到董卓沒有親自動手,劉燁就大概猜到是怎么回事了,八成是為了藏拙。
破陣一戰就已經讓董卓拿到了最大功勞,整整27個關內侯名額。
這對目前的大漢來說,是個極其恐怖的數字。
意味著大漢有一半關內侯都是他董卓的手下。
這必然會引起大漢各大世家乃至皇室的忌憚。
若是再立功勛,怕是會被群起而攻之。
不過以董卓那種無法無天的性格,顯然是不可能想出這種以退為進的策略,這肯定又是李儒的手筆。
“如此看來,歷史上董卓敗于張角之手,應該也是故意為之。”
樹大招風的道理誰都懂,有時候表現得太過搶眼并不見得就是好事,特別是對董卓這種野心勃勃的人來說,更不想在一開始就受到太多目光的關注,悶聲發大財才符合他的利益。
“皇甫將軍那邊可有什么消息?”
連他這邊都得到了董卓戰敗的消息,皇甫嵩肯定也早就知曉。
以皇甫嵩的謀略,自然也能看出董卓此舉的用意。
只是這種東西大家都是看破不說破,不管董卓是真敗還是假敗,張梁總歸還是要有人解決的,區別僅在于誰去解決。
“皇甫將軍派人給主公送來一封信。”
高順說著從懷中掏出信遞給劉燁。
劉燁接過看了看,隨即合上信封。
“傳令,即刻前往廣干城。”
皇甫嵩信中表達的意思很簡單,既然董卓準備劃水,那張梁就交給劉燁你一并解決。
劉燁對此自然沒什么意見。
雖然嚴格說起來,在黃巾之亂中,他同樣也是相當耀眼的存在。
但他與董卓存在本質上的區別,那便是他漢室宗親的身份。
擁有這個身份的他,先天上就與各大世家站在對立面,也就無所謂樹大招風,反正遲早都得對上。
而且有了這個身份,他立再大的功勞也不會引起皇室的猜忌,因為他們本就是一個利益共同體。
在這種情況下,劉燁自然不會玩韜光養晦那一招。
畢竟黃巾之亂就這么一次,若不能借此機會爬到大漢最高層,后面就很難再像現在這樣步步高升。
……
一日后,劉燁趕至廣干城外。
剛準備埋鍋造飯,董卓便帶著一群人迎了上來。
“勞煩劉將軍跑一趟了,某實在有負圣恩。”
董卓一臉慚愧地開口。
若不是知道這貨是什么樣的人,沒準還真被這副表情給騙了過去。
“董刺史言重了,勝敗乃兵家常事,董刺史不必太過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