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還不等蔡邕回答,劉協便迅速列出一堆理由,顯然早已思慮周全。
“學生之所以說秦王是比衛家更大的靠山,原因有三!”
“其一,當今天下,實力為尊!
而秦王乃北方霸主,手握橫掃蠻族的百戰雄師,威名傳遍天下。
說句不客氣的話,無論將來是誰坐上那個位置,都絕不敢,也無力對秦王動手。
此乃絕對的實力保障,遠比一份先祖余蔭來得可靠!”
“其二,并州地處北疆,遠離中原紛爭。
令媛若是嫁入王府,便可徹底跳出洛陽這是非之地。
任憑洛陽局勢如何變換,皆能保令媛安然無恙,此乃地勢之優。”
“其三,門當戶對!
秦王不僅是大漢親王,身份尊貴,在文道之上亦有不俗的造詣。
而蔡師你更是當代大儒,令媛也是才名遠播。
如此結合,縱為親王側妃,也絕不會辱沒蔡師聲譽,反倒會成就一段佳話。”
不得不說,這三個理由,尤其是前兩條,如同重錘般敲在蔡邕心頭上。
與衛家相比,雄踞一方且實力強悍的秦王劉燁,無疑是更為堅固的靠山!
不過劉燁若是知道自己的便宜學生正在給自己拉皮條,不知又會作何感想!
“殿下所說,老夫豈能不知……然,老夫與秦王平日素無交集,又豈敢高攀。”蔡邕猶豫著說出自己的顧慮。
原來如此!
聽到蔡邕竟然是在擔心這個,劉協反而是輕松了,當即笑道:“蔡師多慮了,若蔡師不介意的話,學生可代為引薦!”
說到這他頓了頓,目光灼灼地看著蔡邕:“秦王曾擔任過學生老師,尚有幾分香火情在。
學生可向并州王府修書一封,陳明蔡師家學淵源與令媛之才情,秦王殿下必定會鄭重考慮。”
此話一出,書房內頓時陷入一片死寂。
蔡邕是何等聰明之人,瞬間就聽懂了劉協話中的意思。
引薦是可以引薦,但他蔡邕也不能再置身事外,必須輔佐他劉協登上帝位。
說實話,他以前對劉協這位二皇子并沒有什么印象,但通過今晚這番談話,卻深切體會到了什么叫少年老成。
他感覺自己不是在跟一位少年交談,而是在與同齡人進行交流。
蔡邕抬起頭,目光復雜地看了劉協一眼。
這位年僅十二歲的皇子,其心機、膽識以及談判技巧,都遠比他想象的要老辣得多。
哪怕明知這里面可能有坑,他也不得不跳進去。
若是能用他蔡邕的政治聲望和前途,來換取女兒一個絕對安全的未來,那他愿意!
只是,劉協真的能辦到嗎?
沉默良久,最終,蔡邕緩緩吐出一口濁氣:“殿下……此事關乎小女終身幸福以及老夫家族未來,還請容老夫考慮一二。”
劉協知道,希望的種子已經種下。
以蔡邕的智慧,必然能權衡出其中利弊,從而做出最優的選擇。
因此逼得太緊反而不好。
于是他見好就收,再次恭身行禮:“學生所言,皆出于至誠之心,還望蔡師細思。
既然如此,那學生不再多打擾了,告辭。”
說完,劉協不再停留,戴上兜帽,身影迅速融入夜色之中。
書房內,只留下蔡邕一人,對著桌上搖曳的燭火,面色變幻不定。
棋盤上的棋子仿佛變成了洛陽的各方勢力,而劉協,剛剛在他面前落下了一枚足以改變全局的重子。
他需要時間好好推演一番這盤新棋局的最終走向。
……
與此同時,夜幕下的皇宮中,一處偏僻的殿閣內。
以張讓為首的十常侍,正聚于此地進行著一場密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