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城中,這幾天可以說是風聲鶴唳。
董卓因遇刺之事掀起的清查風暴愈演愈烈,城內到處都能看見西涼鐵騎的身影,大漢天牢更是人滿為患。
昔日繁華的帝都,頓時籠罩在一片肅殺之氣中。
而經過李儒等人連續多日的調查,根據種種線索,都隱隱約約指向了那位平日里看似恭順謙卑的司徒王允。
這一日,董卓親率一千飛熊軍,氣勢洶洶地直撲司徒府邸。
沉重的馬蹄聲與甲胄碰撞聲打破了街巷的寧靜,沿途百姓見之紛紛避讓,一些世家豪門也是噤若寒蟬,生怕一不小心被殃及池魚。
然而,令董卓有些意外的是,當他抵達司徒府門前,王允竟早已恭敬地肅立等候,臉上不見絲毫慌亂,反而帶著一種引頸就戮般的平靜。
見董卓車駕到來,王允立刻趨步上前,沖著董卓深深一揖,將姿態放得極低:“下官恭迎太師駕臨,太師親至,令寒舍蓬蓽生輝。”
董卓面無表情地端坐于駿馬之上,肥碩的身軀在陽光下投下巨大的陰影。
他瞇著眼,一臉審視盯著王允,冷哼道:“王司徒,你好大的膽子!某家今日為何而來,你心里莫非不清楚?”
王允聞言將頭垂得更低,不過語氣卻依舊沉穩:“太師明鑒,下官略知一二。
府中已略備薄酒,太師若不棄,還請入內聽下官細細陳情,若太師依舊覺得下官有罪,但憑太師發落!”
見王允如此做派,董卓心中的暴戾之氣稍減。
畢竟王允是第一個投靠他的世家家主,一直以來也算忠心耿耿。
若是不分是非黑白直接打殺,難免讓其他投靠者心寒。
“好,某家倒要聽聽你王司徒要去如何狡辯!”
董卓冷哼一聲,隨即翻身下馬,在一眾甲士的簇擁下,昂首闊步地踏入司徒府。
府內宴席早已設下,雖非極盡奢華,卻也精致典雅。
董卓毫不客氣地一屁股坐上主位,王允坐在右下首相陪,李儒則靜坐一旁,冷眼旁觀。
待到酒過三巡,董卓將手中酒杯重重一磕,目光銳利如刀,直刺王允:“王司徒,某家也不與你繞彎子!
那日曹操行刺于某,而前幾日你正好邀他赴宴,天下哪有這般巧合?你要作何解釋!”
王允聞言立刻起身離席,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臉上滿是冤屈與悲憤,聲音中都帶著一絲顫抖:“太師!下官冤枉!
那日確是下官壽辰,故而邀請同僚赴宴相賀,不知曹操為何也在受邀之列。
在下席間并未與之有任何攀談,此事眾多同僚皆可作證!
況且下官與曹操素無交往,又豈能料到此人包藏如此禍心?
下官對太師之忠心,天地可鑒,日月可表!
若存半分謀逆之心,必叫天誅地滅,不得好死!”
王允說得聲淚俱下,演技之精湛,令人嘆為觀止。
這聽完王允的哭訴,董卓的眉頭也稍稍舒展了幾分。
見董卓神色略有松動,王允知道有戲,立馬話鋒一轉,開始禍水東引:“太師,下官聽聞那曹操少年時便與袁紹、袁術兩兄弟交往甚密,此乃人所共知之事!
而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自太師執政以來,袁家在朝廷中的威勢便一落千丈,必然對太師懷恨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