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人最大的悲哀就是在生日當天被宣告裁員。
對于付天凱所說的這些,顧晨一點都不感覺意外。
35歲,在其他職業中看似并不大,但是作為互聯網公司的碼農,確實到了職業末期。
體力和精力都明顯跟不上年輕人。
而公司講究的是利益優先,不談人情世故。
這也是許多互聯網公司,為什么每年都要大量校招優秀畢業生的原因,為了就是不斷補充新鮮血液,替代那些拿著高薪的老員工。
顧晨曾經了解過相關行業報告,就在一周前,顧晨還在圖書館權威雜志上看到過一個權威數據。
講的是某外賣公司發布的一個騎手學歷數據,大概說的是有1%以上的外賣騎手,其實是碩士學歷。
而如果按照這個比例,乘以中國的700萬外賣小哥。
那么就說明,至少有7萬名碩士正在從事送外賣這個職業。
而對于這個數據,有些人或許會解釋說,是一些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賺錢交學費什么的。
但其實顧晨只想說,不用自己欺騙自己。
顧晨曾經在一個權威火爆的圖片中,看到過關于互聯網各個崗位的前途和歸宿。
排名第一名,也就是朱淮平曾經所從事的碼農未來,赫然就是外賣騎手。
當然,產品經理35歲之后,也可以去開滴滴,至于淘寶店主、開店之類的,許多人選擇放棄,因為復雜程度比產品經理們上班門檻要高許多。
顧晨也曾經深究過,為什么許多35歲之后的職場人士,為什么這些看似精英的人群,不是送外賣就是開滴滴呢?
這個問題曾經引發了很多的討論,但是大部分都不在點子上,或者說,認識到問題本質的人沒有這個困擾。
有這個困擾的人,確實沒有繼續工作下去的必要了。
而人們對勞動者的普遍同情,讓這個事情經常會跑偏為資本的嗜血之類的角度,而完全不考慮資本都快倒閉的現實。
就拿朱淮平所從事的軟件工程師來說,在鵬城,互聯網工資是普遍比較高的。
如果你能干到35歲,基本和其他行業干到45歲賺的差不多,退休早也很正常。
傳統企業你找個年薪百萬的都很累,但互聯網行業高級總監,不少都不止這個數。
如果再算上股票的話,很多高級經理副總監,一年也有七八十萬。
而真正的高層年收入普通都在200萬以上不封頂。
因此當聽到付天凱講述關于朱淮平曾經剛入職互聯網公司,一年就拿到15萬的年薪,顧晨感覺并不奇怪。
因為就在幾個月前,鵬城某家大型互聯網公司開除了一名員工。
而這個員工則表示,公司開除的理由是工作不滿時,大家紛紛開始怒噴這家互聯網公司的不人道,但事實上呢?
這位員工在公司8年,買了寶馬5系,買了南山區170平的大房子,做的是再基礎不過的工作,還遲到、早退、不在崗,不匯報工作。
現在被開了,又要500萬的賠償。
可以看出許多人賺著賣白菜的錢,卻在同情人家年薪百萬人士的前途。
顧晨確實不太明白大家同情的點在哪里?
但從這里也大概可以看出,為什么35歲之后,不少互聯網人士被精簡的原因。
因為他們賺的確實太多……
既然如此,互聯網公司為什么不找個年輕便宜有干勁的呢?
商業社會,優勝劣汰很殘酷,就是再牛的互聯網大廠,也不會成為碼農的養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