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你都快成福爾摩斯了?”顧晨見老爸顧百川通過香煙價格,就能猜出潘文澤近況,也是不由調侃著說。
顧百川則是笑笑說道:“你又不抽煙,不懂這抽煙人的煩惱。”
“哈哈,看來顧叔是過來人。”見顧百川如此調侃,潘文澤給自己點上一支煙,也是不由調侃著說。
顧百川則是擺擺手:“那是當初,當初我跟顧晨他媽雙雙下崗,那時候把錢看得太重。”
“但現在不一樣了,也賺了些小錢,再也不會為了柴米油鹽而煩惱,日子反而越過越順暢,所以這人啊,還是不要太看重錢比較好,有時候該花的錢要花。”
“哈哈,可我怎么感覺顧叔在套路我在你店里多消費啊?”見顧百川道理一大堆,潘文澤不由調侃著說。
頓時現場一陣哄笑,潘文澤瞬間也沒那么多憂愁。
顧百川隨后繼續問道:“多了文澤,你今天這么早回家,到底什么事情?”
“老家村里的潘二爺去世了,我得回去吃個流水席。”潘文澤說。
“潘二爺?”顧晨對潘家村比較熟悉,最早還跟潘二爺做過生意,因此印象深刻。
聽聞老實本分的潘二爺去世,顧百川頓時心中也不太好受,只是自言自語道:“潘二爺年是挺高的,可惜子女都不在身邊照顧他,還經常要一個人拉菜去鎮上賣。”
“上次在我超市門口碰到他以此,潘二爺說話都氣喘吁吁,走路更是有氣無力。”
“因此從那時候開始,我就知道潘二爺快不行了,就多勸勸他,沒事不要逞能,那些自家種的小菜,就不要拉倒鎮上賣了,多在家里安享晚年。”
“是啊。”聞言顧百川說辭,潘文澤也是長嘆一聲,道:“聽說潘二爺是挑菜去鎮里賣的時候摔了一跤,然后人就走了,走的時候太突然了,平時也沒個人在身邊照顧。”
“要不是村里人忙前忙后,估計都不知該怎么辦?而他那幾個子女,害,我都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害。”顧百川有些惋惜的道:“當初潘二爺還經常抱我家顧晨呢,那時候顧晨挺小,跟潘二爺家的孫子一樣大,那時候他每次來這看女兒,都會到我們店里逛逛。”
“有時候我跟顧晨他媽要去進貨,沒法帶顧晨,不是丟在他張叔的派出所,就是丟給潘大爺照顧。”
“老爸,要不我跟潘大哥去趟村里吧?”顧晨聽出了顧百川的意識。
“也好。”聞言顧晨說辭,顧百川也同意道:“帶點錢過去,送他潘二爺最后一程。”
“明白,那我們現在就動身。”顧晨說。
跟顧百川交流了幾句后,顧晨也沒進家門,直接開車帶著潘文澤,一起去了躺潘村。
趕到潘村的時候,村里人正在吃流水席。
顧晨和潘文澤見過潘二爺的家人后,表示了慰問,隨后便找了個地方坐了下來。
跟顧晨同桌的是村里的一伙老人家,每個人都非常和善,大家都在議論潘二爺的事情。
從村里老人的議論中,顧晨也大概能聽出一些內容。
大概就是潘二爺是挑菜去鎮里賣的時候摔了一跤,走的太突然了,平時也沒個人在身邊照顧。
這些跟潘文澤說的一致,大概也就是這意思。
由于來吃流水席時間較晚,因此顧晨和潘文澤,也只是在祠堂餐桌上待了片刻,二人便離開祠堂。
潘文澤叫住顧晨道:“我帶你去潘二爺的老宅轉轉,小時候你還來這里玩過呢。”
“我有印象。”顧晨對于3歲以后的記憶比較深刻,當然也記得潘二爺家的老宅。
村中的一個泥坯房子,算是老宅中的古董。
當初什么樣子,現在還是什么樣子。
由于當初還沒提倡新農村概念的時候,村里人建新房,大多建在村莊邊緣,因此就造成了村外頭各種小洋房連成排,而村中心地帶都是老屋聚集地。
潘文澤輕輕推那間泥坯房,屋子里所有能藏錢的角落都被翻過。
沒人要的雜物堆在一邊,只剩一條狗還守在門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