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你一個。”陸斌瞥著顧晨,也是微微一笑。
“為什么?”顧晨感覺有些不可思議。
但陸斌似乎并不認為有何不妥。
顧晨也是一本正經道:“你既然都結婚了,怎么就不多叫幾個老同學?”
“呵呵。”陸斌干笑兩聲,也是不由分說道:“可我也不知道哪些人結婚了沒有啊。”
“萬一結過了,多尷尬啊。”
見顧晨沒聽懂,陸斌又補充了一句:“畢竟平時又沒怎么聯系,這時候突然叫人家,不太好。”
躺靠在沙發上,跟顧晨并排而坐,陸斌也是見剝好的橘子丟進嘴里,看著天花板感慨道:
“難怪人們都說,人越長大就越孤獨,畢竟小時候的世界很小,可以只談友情。”
“但長大后要考慮的,是人情世故,就像接親的那天要準備的車隊一樣。”
坐起身,陸斌看著顧晨,也是一臉認真道:“到時候,那幾輛是公司領導的車,必須打頭,你們的車就跟在女方親戚后面吧。”
“行!”顧晨默默點頭。
其實不用陸斌解釋,也沒人會覺得不妥。
因為潛意識里顧晨明白,這個社會不是按交情深淺來講排序的。
不管車隊還是生活,總會有更重要的事情排在前頭。
做朋友的,能保持不掉隊,就已經很好了。
見顧晨表示理解,陸斌也是釋然的說道:“說實話,這幾年失去聯系的人并不少。”
“有些是圈子不同,自然而然的疏遠,有時候發消息發現需要驗證。”
“但也有些,是在利益沖突后,才轉變了彼此的身份。”
“而早在第一次和朋友合伙做生意的時候,就有長輩提醒過。”
“雖然我們現在的關系很好,但有些事情還是得提前說清楚,不然到時候會很麻煩的,搞不好連朋友都沒得做。”
“當時對這個說法不以為然,總覺得有些事,說太死很傷感情。”
扭頭看向顧晨,陸斌也是倒苦水道:“所以從這些話中,你應該知道我曾經創業失敗過。”
“對呀。”陸斌都已經說得這么明白,顧晨怎能裝糊涂?
陸斌則是淡淡一笑:“那時候真傻,跟一個好朋友合伙做生意,到了組建公司簽合同的時候,我說咱倆還分這個?不用簽了,那家伙也同意了。”
“感覺大家都這么熟了,沒必要。”
“只不過后來發現,原來有些事情不說死,才傷感情。”
“等到翻臉的時候,才知道人性的虛偽。”
“是不是最后還是分道揚鑣了?”顧晨說。
“可不是嗎?”陸斌拿起一只蘋果,放在手里掂了掂,又道:“那時候,我那個合作伙伴,在看到盈利的同時,堅決要求股份里他必須占六成。”
“可明明他根本就沒做什么,公司全靠我一個人打理,他憑什么張口就要六成股份?”
見顧晨平靜的盯住自己,發現自己失態的陸斌,很快又改變了語氣。
“不好意思,有些激動了,因為從那次之后,我才知道,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我們總會習慣性的給對方一個定位。”
“但有時候卻忘了,在我的朋友這個定位之外,對方還有某人的丈夫,某個家庭的頂梁柱,某個項目的投資人等角色需要扮演。”
“除此之外,小到結婚時的禮,大到托別人幫的忙,一不留神沒處理好,就能搞砸一段關系。”
抬頭看著顧晨,陸斌也是自問自答道:“是人和人的關系變得更脆弱了嗎?其實不是。”
“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你能為別人提供的價值更多了,不再是單純的情感價值,還有了更多的經濟和實用價值。”
“而價值越高的東西,風險也自然會越大。”
顧晨默默點頭:“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所謂的越長大越孤獨,其實是必然的。”
“沒錯。”陸斌非常贊同的道:“可能到最后,能一直保持聯系的朋友,不會超過個位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