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特奧不一樣,他偏偏和林奇關系最好。
特奧嚴肅得有些過分的態度和沉悶的性格讓他在喜歡鬧騰青年隊并不受歡迎,而林奇的亞洲面孔也注定了他在這兒朋友不多。
隊友們不至于排斥他倆,只是對他們確實不太熱情,他們就好像那種永遠不會被邀請去參加同學聚會的家伙。
不過這兩個怪人之間反倒產生了些化學反應。
以前的那個林奇覺得特奧其實外冷內熱很熱心,特奧也不排斥亞洲朋友。
打過招呼后,特奧多西奇繼續用冰冷得毫無感情的語氣說:“別太擔心受傷”
“嗯嗯。”林奇點頭答應。
“今天一線隊教練要來看比賽。”
“哦,你緊張不?”
特奧沒有回答,只是搖頭。
“呃喝水嗎,我剛剛多買了一瓶。”
“不。”
林奇:
怪不得這混蛋沒朋友啊,他說的每句話,音色都像毫無感情的機器人,而且說話時能精簡就絕不多說一個詞!
和deepseek對話都比他有人味兒!
但緊接著,這個沒有感情的塞爾維亞人工智能卻說了一句讓林奇暖心的話。
“我,待會,給你傳球。”
簡單的一些熱身訓練后,訓練賽即將開始。林奇摩拳擦掌,他現在很想知道這具靜態天賦炸裂的身體能做些什么。
可最終他卻得知自己沒有進入訓練賽名單。
青年隊主帥博什科決定告訴林奇一個殘酷的消息:
“我想你還沒有做好打比賽的準備,目前你暫時不在我們的正式名單內。事實上,林奇,我覺得.你還是先回u16梯隊比較合適。”
上帝作證,博什科對林奇并沒有私人意見,他只是真的不想再看見林奇在對抗后痛苦的蜷縮在木地板上。
這具203公分的骨架就仿佛是陳列在戰爭紀念館里的殘損裝甲車,已經無法投入使用。
塞爾維亞每年有無數孩子進入各俱樂部的梯隊進行訓練,從5歲到16歲,付出多年的努力,但最終能登上職業舞臺的終歸只是鳳毛麟角的那一小撮,其中大部分孩子都會失去追夢的機會。
這確實很殘酷,但就是現實。
期待很久的林奇顯然不會接受這個結果,在歐洲,如果16歲還不能隨青年隊打比賽,那基本就等同于徹底和職業籃球說再見了。
“回u16梯隊?開什么玩笑?隊醫都說了我身體沒問題!你禿頂了都還想著靠發型搶救一下呢,憑什么讓我坐冷板凳?我也應該有機會試試,哪怕幾分鐘出場時間也行啊!”
博什科對林奇的反應感到既氣憤又驚訝,下意識的摸了摸自己頭頂。
不是我早早禿頂這事兒就那么明顯嗎?
我不是用側面的頭發完美的蓋住了嗎!?
博什科氣得立刻掏出梳子,梳了梳自己腦袋頂上的幾根毛,想把頭頂遮掩得更嚴實,以證明自己依然頭發茂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