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茫大地,人間煉獄。
眼下帝國的局面是同時丟了萊茵河和多瑙河,差不多長江黃河兩道大河防線都沒有了。
“帝國殘余的主力部隊被匈人大軍牽制。”
“大日耳曼尼亞的蠻族部落越過萊茵河奪取上下日耳曼尼亞,進逼高盧腹地,他們已經徹底失去了對后世法國地區的掌控。”
前方的岔路口釘著一排木樁。
遠遠望去烏鴉啄食,蠅蟲漫天,全部都是一顆顆被砍下來的頭顱,初步一算有大概數百顆,早就已經面目全非。看五官輪廓有點像是奴隸和隸農,這些年帝國內部叛亂不斷,在帝國財政徹底崩潰后,不得不對底層的百姓進一步壓榨,以至于逼得各地奴隸隸農造反起義。
羅馬護國公-埃提烏斯是一位驍勇善戰的名將,但是他在內政方面并無太多的才能,常年都是在邊境的戰場上。
如果歷史不出現太大的偏差,他未來幾年就會被帝國皇帝謀殺了。
一排排的頭顱被刺穿。
這些頭顱釘在道路兩邊跟路燈一樣,一米一個,有兩百多米長,這是斯巴達克斯起義時期留下來的殘酷刑法。羅馬人對待奴隸一直很殘忍,叛亂的奴隸都會被處死,斯巴達克斯起義失敗后,從羅馬至卡普亞的沿途道路上,全部都被釘滿了處死的奴隸,大概有六千人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一共四百多顆頭顱,足夠壘起一座京觀,看著這些死不瞑目的人頭,鄧肯才真正感受到這個時代的殘酷。
蠻族入侵是來搶錢搶地搶人的,社會底層的那些賤民是真的活成了豬狗不如。
他們叛亂要死,不叛亂也要死。
“是勃艮第的奴隸起義。”
一旁的阿妮婭似乎知道更多,輕聲道:“勃艮第人再次叛亂,裹挾了大量的奴隸和隸農。”
“雖然他們當初被埃提烏斯鎮壓,但依舊有不少的起義奴隸逃亡了其他地方。”
“他們往往會秘密鼓動大莊園的奴隸叛亂,一旦被發現就會被剿滅處死,釘在道路兩旁警示他人。”
鎮壓勃艮第的大屠殺便是日耳曼史詩《尼伯龍根之歌》的原型。
埃提烏斯跟匈人帝王-阿提拉早年關系匪淺,年少時曾在匈人王那里作為人質,有點像是中的郭靖和托雷,他最后在匈人的幫助下,迫使西帝國恢復他的權力,成為了西帝國的統帥。
這期間的歷史有點像是大宋和蒙古,因為埃提烏斯早年依靠匈人雇傭軍打了很多仗。(匈人是松散部落,戰敗者遁入帝國境內,至今都還有許多匈人雇傭軍效力于帝國貴族。)
最有意思的是,埃提烏斯被謀殺后,還是他的兩個匈人朋友幫他報的仇,他們在皇帝檢閱部隊時刺死了瓦倫提尼安三世。
軍營里面的士兵無一人上前,坐視皇帝被當場刺死。
兵強馬壯者為奧古斯都!
阿妮婭雖然是二星白板,但是從她的口中,鄧肯進一步了解到帝國的現狀,更清楚此時高盧地區此起彼伏叛亂的源頭在哪里。
巴達高運動。
帝國境內持續數百年的叛亂,始于公元3世紀60年代,將羅馬在高盧的統治陷于瓦解,80年代遭到鎮壓,5世紀時再度興起,給羅馬帝國以沉重打擊。
他們的起義規模甚至遠超于斯巴達克斯,要不是被帝國末代名將-埃提烏斯鎮壓,估計能把整個高盧地區顛覆。
這些起義者是帝國的底層邊緣人,他們隱藏于高盧山林中,至今都沒有完全剿滅。
一行人繼續北上。
仿佛是看鄧肯對這些事情很感興趣,女巫-阿妮婭又詳細講述道:“三年前,埃提烏斯鎮壓了阿爾摩利卡的巴高達人。”
“據說他屠殺了數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