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墻上。
當鄧肯主動開口索要弩炮的控制權時,丁塔吉爾公爵毫不猶豫地就答應了。
眾所周知,羅馬軍團最擅長使用弩炮。
鄧肯一看就是正規軍的出身,他索要弩炮控制權必定是有幾分把握的。
丁塔吉爾公爵此時差不多把附近的農夫都拉過來了,算上數百雜兵,加起來也有一千五六百人的規模。
不列顛島畢竟只是帝國的一個行省,戰場規模會小很多,基本上都是千人級的正規軍交戰,加上仆從軍雜兵農夫等,偶爾可以號稱有幾萬人。
早期不列顛行省廢棄時,帝國的一個軍團就能壓制四方蠻族。
后來帝國撤軍,不列顛人還多次寫信請求帝國救援,高盧行省派了三四次兵過來,把愛爾蘭的蠻族打回去了。但是當時小日耳曼尼亞頂不住了,帝國軍團打完皮克特人又得撤回去,一路奔波實在是沒有任何辦法,只能徹底放棄不列顛尼亞。
由此可見當時帝國其實已經盡力了。
可惜這個龐大的帝國如今日暮西山,這樣的邊緣行省根本守不過來。(呆毛王的背景時代就是卡美洛王國失去帝國庇護,她不得不拔劍而戰。)
在上帝之鞭,蠻族入侵,帝國崩滅,信仰之爭,神系之戰的時代洪流下,亞瑟王也只是一個苦苦掙扎想要守護不列顛的小人物。
這騎士王身上的重擔,鄧肯并不介意隨手接過一起扛了。
弩炮就是那個時候留下來的。
早期不列顛軍團甚至是由帝國軍官訓練,薩爾瑪提亞雇傭騎手有一部分留在不列顛,并且訓練出來了后面的拉格爾重騎兵,圓桌騎士的前身之一。
薩爾瑪提亞騎兵在當前時代有著赫赫威名,是帝國中堅力量的外籍雇傭軍。
早期傳說中,他們的女子雖然貌美,但經常需要以殺死敵人作為成人禮,沒有一定戰績就不能結婚。
圖拉真時期,帝國大敗薩爾瑪提亞人,對方被迫向帝國交出8000騎兵作為人質議和。
這些騎兵被送往不列顛地區服役,成為了較早前往當地的薩爾瑪提亞軍團。
他們的龍頭旗標、康托斯騎槍和鱗片甲,都成為早期帝國具裝騎兵的標準配置。
尤瑟王的騎兵部隊,就是繼承了這些薩爾瑪提亞人的傳承,其中包括十分醒目的龍頭旗標。
他的外號就叫‘大龍頭-尤瑟’。
(騎砍的帝國龍旗也是這么來的。)
“要是能給我一支重裝騎兵就好了,想辦法沖陣斬殺,也比依靠弩炮守株待兔更有機會。”
鄧肯有上帝視角加持。
他要是帶著一支強大的帝國具裝騎兵沖陣,哪里士氣崩潰就沖哪里,直接鎖死敵人的將領,一波就有機會帶走。
重騎兵就是戰場上的錘子,能把敵人的陣線砸個稀巴爛。
只要正面軍團能扛得住,鄧肯率領騎兵部隊出擊,敵人暴露的任何弱點都能被他抓住,打出亞歷山大大帝的戰績都并不困難。
從歐洲一路殺穿到美索不達米亞!
當然,這個時代只有重騎兵能這么打,輕騎兵沖陣跟送死差不多。
好消息。
敵人暫時沒有進攻。
壞消息。
撒克遜蠻族學習了一些帝國的攻城技術。
不列顛島基本上沒有什么像樣的城池,所謂的城堡其實也就是早期的軍事要塞,只有卡美洛王國有一座接近中世紀早期的堡壘,因此還被號稱整個不列顛島最堅不可摧的地方。
鴉后-特莉絲的身影出現在城墻上,低聲道:“丁塔吉爾公爵請求的援軍沒來。”
“似乎他們倒向了尤瑟王。”
不列顛島的諸王時代有點類似于分封制,各地的領主貴族都有極高的自主權。
阿妮婭也快步走來,神色略微緊張道:“守得住嗎?”
“不行我們想辦法撤吧。”
別看她昨天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今天一看到撒克遜人大軍壓境,立刻便緊張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