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是它第一次在歷史中展露鋒芒!
鏗鏘。
圣劍歸鞘。
鄧肯朝著眼前的守護仙女微微點頭,轉身離開了這座阿瓦隆祭石,在他的身后,塞維魯目光復雜,可以看到一絲擔憂之色。
如果只是平穩發育的話,鄧肯統一不列顛島并不困難。
塞維魯偏向保守派。
但是鄧肯做出決斷的事情,其他人也無法更改,塞維魯也只能守好老家,希望鄧肯可以有所建功。
碧空萬里,揚帆起航。
不同于上一次鄧肯護送鴉后-特莉絲前往不列顛島,這一次他是作為不列顛島的諸侯之一,響應帝國的最后一次大規模戰爭召喚,率領兩千余人的軍隊跨海進入高盧腹地,跟傳說中的上帝之鞭-阿提拉一決高下。
鄧肯甚至都沒有帶多少后勤輜重,直接準備以戰養戰,以他的能力完全可以奪食于敵。
流亡者營寨。
在進入了后世法國的高盧地區后,鄧肯便下令大軍駐扎在曾經的流亡者營寨,而他自己則率領一支騎兵部隊出擊,打探一下戰場的情況。
敵人雖然繞過了巴黎,可是匈人習慣劫掠補給,大量的小股匈人部隊洗劫四方,一時間戰火遍布整個高盧。
沙隆之戰有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上帝之鞭-阿提拉率領大軍包圍奧爾良城,帝國的鷹旗軍團,日耳曼蠻族聯軍,西哥特王國騎兵等,紛紛趕來支援,匈人缺少攻城能力,阿提拉久攻不下,不得已轉移戰場,尋找機會一舉殲滅帝國聯軍。
第二階段是上帝之鞭-阿提拉得知帝國聯軍逼近奧爾良城后,立刻撤圍北去。同時他命令在高盧各地劫掠的匈人部隊向香檳平原集結,埃提烏斯率領大軍尾隨而來,兩軍終于在馬恩河畔的沙隆附近那片廣闊的卡塔隆尼大原野相遇,各自擺開了決戰的陣勢。
現在這場戰爭還在第一階段。
上帝之鞭-阿提拉的精銳主力部隊在圍攻奧爾良城,而其他的匈人部隊則在高盧各地劫掠,匈人騎馬來去如風,差不多把附近都洗劫了一遍。
眼下正處于小規模交鋒的階段。
想要真正跟匈人帝國的大軍決戰,就必須等到護國公-埃提烏斯跟西哥特王國的精銳騎兵匯合,目前主要抵抗的力量是地方羅馬軍團,以及那些不愿意屈服于匈人帝國的蠻族部隊。
鄧肯此時已經散出去了三支哨騎,打探巴黎周邊的情況,甚至讓一小支精銳駐扎在了他屠殺后的匪盜山寨。
第二天,一陣馬蹄聲響起。
克里岡率領五個薩爾瑪提亞騎手匆匆趕來,他的背后中了一箭,但是問題不大,只是破了點皮,匈人精銳射手遠距離拋射,并沒有給他們造成多大的威脅。
“還有一支匈人部隊在巴黎附近劫掠!”
克里岡匆匆下馬,神色振奮道:“他們的數量不多,只有一百多人的匈人騎手,其他的都是格皮德人。”
這是匈人聯盟的一部分,他們征召了大量的仆從軍。
一百多匈人騎手?
能打!
鄧肯看了一眼克里岡背后的箭矢,感覺有點眼熟,心中暗自道:“匈人射雕者?”
他們使用的箭矢更精致,箭羽部分跟尋常的射手不太一樣。
一般使用雕或者鷹的羽毛。
普通的匈人射手大部分是使用鵝羽鳥羽,還有一些雜七雜八的箭羽,比較容易分辨出來。
“召集騎兵部隊!”
鄧肯不打算帶上步兵,也根本追不上匈人騎手,他直接率領一百二十七人的騎兵部隊出發,朝著被匈人劫掠的某個靠近巴黎的小城鎮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