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郡。
一隊騎兵沿著四方大道狂奔,這半年的時間里,鄧肯驅使大量的撒克遜俘虜重新修繕道路,再加上各地臨時征召的徭役民夫,總算是將當時帝國修建的兩條主要大道恢復正常運轉。
羅馬帝國統治不列顛行省四百年才修了三條四方大道,鄧肯是不可能浪費的,必須好好利用起來。
軍營外。
這隊騎士飛速下馬,為首的薩爾瑪提亞騎手表情亢奮,匆匆進入營帳內,朝著克維托沉聲道:“總督大人的命令!”
“第六軍團立刻開拔進攻約克郡。”
克維托聞言瞬間起身,朝著左右親衛道:“大人的命令終于來了。來人,給我披甲!”
“傳令第六軍團的百夫長,大軍即刻動身!”
咚咚咚!
一陣沉悶的戰鼓聲響起,當聽到了響徹軍營的號角聲后,一隊隊的士兵神色興奮,紛紛在校場集結,緊接著由各自的百夫長領隊,前往軍需官處領取物資裝備。
帝國軍團常態化訓練下,一般是不會隨身攜帶標槍重盾的,這些只有準備出征時才會一起帶上。不列顛軍團的重盾是包鐵皮盾牌,常備的標槍有兩支,一支重標槍,一支輕標槍,然后隨身攜帶一兩天的干糧應急等。
軍營內。
塵煙漸起,一支支百人隊整裝待發,幾乎聽不到什么喧囂吵鬧聲,只有百夫長和旗手號令的大吼,一張張彪悍堅毅的臉龐上盡是壓抑的興奮,他們整裝完畢后,迅速地踏上了軍營外的四方大道,沿著大道直接進逼約克郡和哈德良長城。
他們等這一天已經等了大半年了。
聞戰而喜!
整個不列顛行省如今就是一頭壓抑的戰爭猛獸,只有鄧肯一個人可以鎮壓諸多統領士兵好戰的欲望,他潛心發育的這近半年時間里,就是在給這個龐大的戰爭機器上潤滑油,如今終于聽到了戰爭的召喚,許多渴望建功立業的士兵已經有點饑渴難耐了。在不列顛行省,戰功是最容易起家的手段,只要打贏一場戰爭,立刻便有人完成階層跨越。
這就有點像是前世中原跟邊陲小國的沖突,上面越是壓制,下面就越是渴望一戰。
又不是打不贏?
為了農耕為了修生養息,他們忍了,但如今農耕已經結束,此時不戰更待何時?
克維托率領一支輕騎兵奔馳在大道上,輜重隊在后方,他親自率不列顛軍團步兵輕裝奔襲,身邊的輕騎兵也是傳令兵。林肯郡距離約克郡也就是隔壁縣的距離,他麾下的偵察騎手早就已經散出去了。
鄧肯的大軍兵分三路。
一路由加拉文率領,以蠻族外籍軍團為主,從柴郡進攻蘭卡郡,另外兩路由克維托和庫林統領,兩面進攻約克郡,一路攻城拔寨,徹底剿滅撒克遜人在不列顛島的勢力。
至于他本人,已經集結精銳抵達了牛津。
撒克遜人在肯特王國滅國后,不列顛島的諸多蠻族部落已經是垂死掙扎,除了約克郡稍微難啃一點,其他的都是小蝦米。
鄧肯不準備搶功,給手下其他人鍛煉的機會,順便把整編后的軍團練一下兵。
這次參戰的都是二三線軍團。
他麾下真正的精銳要留著對付皮克特人和蓋爾人的黑劍武士。
埃波拉克。
這里是約克郡首當其沖的一座大城鎮,早期是不列顛行省劃分出來的首府之一,后來倫敦發展得更加繁華,便徹底取代了這座城鎮。
克維托率領的不列顛軍團已經抵達了這里。
撒克遜人似乎已經意識到了大勢已去,不少人都重新逃亡返回了自己的老巢,剩下來的人心有不甘,想要垂死掙扎,在附近集結了數千軍隊,打算拼死一搏。他們這些人很多都是在老家已經沒有了基業,又舍不得放棄在不列顛占領的土地,只能快活一天是一天,這些撒克遜海盜將附近的不列顛原住民禍害得不輕。
不列顛島北方的原住民盼望王師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