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大戰。
鄧肯居然俘虜了兩三萬人,看起來墨洛維真的是把能動員的力量都動員了,只不過民兵隸農的比例太大,反而一觸即潰動搖了精銳部隊的士氣。如果墨洛維只集結了萬把人精銳跟鄧肯對壘,或許還真能打出一點戰果,但只是這點人的話,鄧肯也有可能天神下凡直接強沖突臉了。
不開玩笑,一萬人左右的規模,他真敢強沖突臉,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
“加拉文沿著萊恩河推進布防,小心提防阿勒曼尼人。”
“塞維魯率領第三、第五、第六軍團向諾曼底方向進攻,一口氣拿下諾曼底平原地帶。”
“其他人留下收編俘虜。”
鄧肯只停留了半日,便率領數百精銳騎兵返回巴黎,法蘭克薩利昂部族雖然被他擊敗,但還沒有完全征服,諾曼底、香檳、萊茵河周邊還有他們的部落公社。
尤其是諾曼底,這是必須吃下來好好消化的一塊肥肉。
這么說吧,鄧肯打下上下日耳曼尼亞,能夠開發的土地都不如諾曼底周邊,這邊氣候適宜,土地肥沃,是優質的天然牧區,而且也是后世法國的戰馬產出區域。
用游戲的形容方式‘獲得優質戰馬產地’,招募組建騎兵的費用大幅度降低。
這邊主要產出歐洲的高頭大馬,屬于第一梯隊的產馬地。
法蘭克王國后來能夠逐漸崛起,有許多的因素,法蘭克人勇猛好戰只是其中之一,法國土地肥沃糧食產量高,擁有優質產馬區,可以組建歐洲一流騎兵,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拿下這里的戰略意義很大,詳情類似于宋朝始終沒有強大的騎兵部隊。
在很多戰略游戲中,不列顛王國就有一個負面狀態,那就是沒有產馬地。那里的土地也不夠肥沃,養不起那么多騎士,以至于未來不得不全力發展英格蘭長弓手。
法國的地盤就不同了,這里很長時間都是整個歐洲的霸主。
鄧肯率領部隊一路奔襲,幾乎在法蘭克的地盤上繞了一個大圈,當他抵達巴黎城外時,立刻便看到了將城墻團團圍住的西哥特王國大軍。
西哥特王國的底蘊確實很強,打完了沙隆之戰居然還有這么多的精銳部隊。
他們占據了伊比利亞半島,在好望角跟北非隔海相望,地盤人口都要比法蘭克大許多,而且伊比利亞半島產出金礦,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重要礦產區域。
一面面的旗幟飄揚,西哥特王國的士兵似乎已經發起過一次進攻了。
好在他們沒有提前準備攻城器械,這一戰的原計劃是匯合法蘭克精銳以人數優勢絞殺南下的不列顛王國,但沒有想到鄧肯打得這么快,一路奔襲連巴黎都拿下來了。
一陣收兵的號角聲響起。
當鄧肯率領騎兵部隊出現后,巴黎城內立刻便響起來了一陣歡呼聲,遠方的西哥特王國大軍立刻有所察覺,馬上收兵后撤,同時調動騎兵部隊沿著平原移動,掩護步兵撤離戰場。
西哥特重騎兵冠絕歐洲,沙隆之戰才剛剛打完,誰都不敢跟他們硬碰硬。
“可惜了。”
“托里斯蒙德反應很快,要不然我還能再沖一波。”
鄧肯通過戰略地圖看到了托里斯蒙德王子的位置,現在他已經是西哥特國王了,身邊環繞著許多的精銳封建騎士,很多都是沙隆之戰的老兵。
上一次見面,兩人還是合作伙伴,當時還有不少的西哥特重騎兵跟著鄧肯的黑色龍旗一起沖鋒。
鄧肯的勇武讓他們欽佩敬重且感到忌憚,那些悍不畏死的西哥特重騎兵,也給鄧肯留下了極深的印象,讓他見識到了這個時代的重騎兵在戰場上的恐怖壓制力。
可惜這一次再見面,他們已經是戰場上的對手了。
克里岡率領的騎馬步兵來得很快,比西哥特王國的大軍先一步抵達巴黎,要不是他來得及時,光靠鄧肯留下來的兩百人根本就守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