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一切并沒有太大的改變。
阿妮婭繼續道:“昆圖斯說有點缺少人手,他希望我們能派遣一支精銳協助他。”
“萬一發生什么事情。”
“他也能想辦法把皇后公主帶出來,誰有了她們,誰就有了正統的名分。”
瓦倫提尼安三世沒有兒子,就兩個女兒。
不管是皇后,還是兩個公主,都算是他的遺產,如果落入元老院的手中,大概率也是盡快占為己有。不管是東西方的帝國,收納前朝的皇后、妃子、公主都是一種穩定局勢的手段。
而且皇后莉西尼亞-歐多克西亞,還是東羅馬帝國的公主出身。
原來的歷史里面,馬克西穆斯強占了皇后,直接逼婚納下,就是為了取得東羅馬帝國的支持,為此他還跟原來的妻子離婚了。
鄧肯聞言當即下令道:“讓庫林帶著高盧誓約勇士團出發,再從不列顛羅馬軍團里面挑選三十個老兵。”
“他們如果想動手,應該等不了太久。”
人是你們殺的。
鄧肯一點黑鍋都不想沾,他在將高盧誓約勇士團秘密派出去了后,立刻便著手消化法蘭克部落的領地。
這波謀殺埃提烏斯的反噬,誰站出來,就沖著誰去。
鄧肯不表態。
自然皇帝和元老院就成為了眾矢之的,作為跟這些臟水污水完全撇清關系,并且還在積極收復高盧行省,同時奪回了萊茵河防線,逼退了西哥特大軍的不列顛總督。
鄧肯一下子就成為了那個正面例子,得到了羅馬民眾們的贊譽和擁戴。
就怕人比人。
羅馬民眾也痛恨骯臟的政治,帝國傳統是推崇擁有赫赫戰功的英雄,現在已經有人在公開場合里,將鄧肯跟當年的凱撒大帝作對比了。
這么一對比,人們就知道不列顛總督為什么不蹚這趟渾水了。
皇帝這是寒了帝國重臣的心。
當你足夠強大的時候,下面的人就會主動替你找理由。
上一次鄧肯不返回意大利,是因為埃提烏斯阻攔,嫉妒賢能,這一次鄧肯不返回意大利,是因為皇帝肆意妄為謀殺重臣,讓不列顛總督寒了心,也擔憂起自己會不會遭到謀害。
各種各樣的理由,群情激奮的羅馬民眾們已經主動幫他想好了。
一時間,居然有一種‘鄧肯不出,蒼生奈何’的呼聲。
迎回不列顛總督-鄧肯大人。
由他主持大局。
這種民間的呼聲越演越烈,背后自然也有人在推波助瀾。
也是這時。
鄧肯突然發現投影頁面里面的國家標記有變化,在‘不列顛王國’的標記外,還多了幾個新的選項。
——“英法帝國(國家概念):將不列顛和法蘭克合并,組成新的英法帝國。獲得歷史長河的部分理念加持。”
——“高盧帝國(國家概念):將不列顛王國轉化為高盧帝國,羅馬-凱爾特成為主流文化,獲得凱爾特高盧的部分加持。”
——“神圣羅馬帝國(國家概念):將不列顛王國轉化為神圣羅馬帝國,獲得民族同化,繼承部分羅馬帝國的遺產。”
(需要信仰支持,需要征服日耳曼部落,需要有德意志的地理概念等。)
——“第二羅馬帝國(國家概念):成為奧古斯都,劃分諸多行省,完全繼承羅馬帝國的文化遺產,兼容其他文化,取代后世的神圣羅馬帝國和拜占庭帝國,成為新的國家概念。”
(需要控制意大利半島,需要擊敗西哥特王國,需要擊敗東羅馬帝國,需要占領巴爾干半島【希臘】,需要征服埃及【亞歷山大】,需要征服北非迦太基,需要恢復帝國的大部分疆域,并且奪取部分中東地區等。)
(必須建立橫跨歐亞非三塊大陸的帝國疆域,同時擁有屬于自己的核心領土。)
這是可以換個國家名字了?
鄧肯查看了一下,目前只有英法帝國和高盧帝國可以直接轉變,第二羅馬帝國和神圣羅馬帝國,都需要額外的要素,暫時沒有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