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盧茲。
公元4世紀,西哥特人遭到匈人襲擊,被趕過多瑙河,進入羅馬帝國的疆域。
大概公元410年,南下的西哥特人在領袖阿拉里克率領下,進入意大利,圍攻羅馬城。在城內奴隸的配合下打開城門,掠奪而去。此后他們在西羅馬帝國境內伊比利亞半島建立王國,最終定都于圖盧茲。
雖然占領了西羅馬帝國的大片地盤,但西哥特王國還是西帝國名義上的盟友。
因為狄奧多里克一世就是以帝國盟友的身份參加沙隆之戰的,這位戰死的皇帝非常勇猛,他打下西班牙的地盤,把汪達爾人和阿蘭人排擠到北非,蘇維匯人則被壓制于伊比利亞半島西北一隅。
托里斯蒙德是狄奧多里克一世的繼承者,所以天然上也是西帝國的盟友,他只要承認,馬克西穆斯就擁有一定的正統性。
這些年,西哥特王國跟帝國的主要紛爭都在山外高盧的地盤。
大致的位置是意大利和法國的交界處,瑞士現在則是阿勒曼尼人為主,這種領地的紛爭說不清楚,最終還是看誰的實力更強。
西哥特人在圖盧茲也修建了一座宮殿。
大殿內。
托里斯蒙德接見來了意大利的使者,他熱情地迎接對方,并向帝國皇帝馬克西穆斯保證彼此的盟約依舊有效。
“陛下。”
在送走使者后,一個西哥特將領沉聲道:“我們真的要跟偽帝結盟對付不列顛總督嗎?”
正常來說,打完沙隆之戰后,這盟約已經名存實亡了。
托里斯蒙德的雙眸微微瞇起,凝視著遠方的軍營,緩緩道:“那是自然。”
“不列顛尼亞崛起太快了。”
“如果不遏制他們的發展,要不了多久便會是我們的大敵。”
“而且。”
“我曾經見過不列顛總督鄧肯,他是一個非常難纏的對手!”
托里斯蒙德還記得上帝之鞭阿提拉指揮匈人掀起的陣風,哪怕是西哥特的精銳騎兵也打得十分艱難,但唯獨一個人例外,那就是不列顛總督鄧肯,他率領騎兵形成的浪潮,幾乎一浪接著一浪,硬生生拍碎了匈人的陣型。
用后世游戲的形容方式,鄧肯是托里斯蒙德見過統帥力最高的將領之一!
對方在局部戰場上,幾乎是壓制性的實力,可以輕易地抓到任何的漏洞,這種對于戰局時機的把握,簡直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旁邊的官員低聲道:“但是西羅馬國力衰弱,根本就幫不到我們。”
“埃提烏斯一死,他們的軍隊就更加孱弱了。”
“最終還是我們獨力面對不列顛總督。”
想到埃提烏斯,托里斯蒙德國王臉上也不由露出一絲笑容,當他得知埃提烏斯的死訊時,簡直感覺就像是老天爺也在幫他。類似金國聽到岳飛被宋朝的皇帝給處死了,埃提烏斯本身還是忠于帝國的,他不管有多少過錯,都無法抹去他鎮守邊疆數十年的功績。
沒有埃提烏斯,西帝國早完蛋了。
讓日耳曼蠻族忌憚了幾十年的帝國統帥,就死得這么荒誕且可笑。
目前,唯一能阻擋西哥特王國制霸西歐的,便只剩下來了不列顛總督鄧肯,只要可以擊敗鄧肯,滅亡西帝國也只不過是順手的事情。
“我當然知道。”托里斯蒙德沉聲道:“但是有西帝國作為名義上的盟友。”
“我們便可以削弱鄧肯的力量。”
“況且,馬克西穆斯愿意用高盧地區作為交換,這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
這就是核心領地和宣戰借口。
用后世的形容方式,哪怕是丟了東三省,全面淪陷,也絕對不會承認那是屬于日本的地盤,這是自古以來的法統,人打完了都得繼續拼下去,這個國家概念會讓南北一起為了收復失地而奮戰。
高盧行政大區約等于后世的法國,小半個法國的核心領地對比東三省應該不過分,因為重要性都差不多。
這樣的條約,正常的皇帝都不會簽,但是馬克西穆斯就敢簽。
地可以丟,但強宣稱不能丟,萬一將來能打回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