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大道。
隨著一陣騎兵的馬蹄聲響起,偉大的不列顛之王-鄧肯抵達了他忠誠的巴黎。
一面面飄揚的旗幟下,鄧肯英武挺拔的身影在數百親衛騎兵的簇擁下出現,一匹神駿的黑色戰馬高高揚起頭顱,沿途的所有人都忍不住發出了震天的歡呼聲,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都低頭俯身表達敬意,同時有熱情的法蘭克少女將花瓣灑落在了街道上。即便是有衛兵的驅趕,也有不少熱情奔放的蠻族少女簇擁過去張望,還毫不吝惜地展示自己年輕活力的嬌美身姿。
誰都知道,不列顛之王-鄧肯尚未有任何子嗣,雖然他目前還很年輕,但是日漸龐大的帝國需要一個正統繼承人。
現在就是看誰的肚子比較爭氣了。
法蘭克人是羅馬化最明顯的日耳曼分支,他們后來還將教會立為國教,并且借此得到了教會的支持,在法蘭克王國崛起時出了不少力。
現在的局勢已經不是阿妮婭爭寵能夠壓制得住了,因為在迎接鄧肯大勝歸來的隊伍中,不但有法蘭克本地的貴族攜妻帶女,一個個打扮得花枝招展,就連來自不列顛行省的人,也帶來了不少家族中比較年輕貌美的女性成員。
不遠處的鴉后-特莉絲都看得有點無奈,因為她身邊的多神教女祭司也有蠢蠢欲動的,只不過忌憚于她的威嚴,只能悄悄地暗送秋波。
年輕,英武,帥氣,戰功赫赫,擁有龐大的財富,強大的軍隊,無上的權力,未來還極有可能登基為帝國皇帝。
這些要素加在一起,也就是鄧肯比較克制,要不然得被貴婦少女們淹沒,上一次慶功宴幾十個自恃美貌的女人往他身邊湊,可連說句話的機會都輪不上。
當你擁有至高無上的王權時,美色只不過是生活的一點調味劑。
總督府邸。
莉西尼亞皇后主動迎接了大勝歸來的鄧肯,她看著遠處歡呼慶祝的人群,一時間有些神色恍惚,因為這些都是她曾經的丈夫瓦倫提尼安三世可望而不可即的一切。
每當護國公埃提烏斯得勝歸來,羅馬民眾歡呼慶祝迎接,瓦倫提尼安三世都會露出一絲向往和羨慕的表情。
以前她不太懂,但是這段時間顛沛流離,莉西尼亞皇后突然就懂了。
她甚至有點渴望站在那個男人的身邊,享受這萬眾矚目的時刻,迎接那萬千民眾們的歡呼聲。
用后世的一句話來形容。
誰當帝國皇帝沒關系,但是她想當皇后,再不濟也要讓她的女兒們上位。
想到這,莉西尼亞皇后不由看了看自己的身后,長女歐多克西婭公主眸光異彩,這種盛大的場面似乎讓她感到興奮,望向那個男人的目光也顯露出一絲傾慕崇拜。她雖然是長公主,但真沒享受過這種場面,因為瓦倫提尼安三世沒有任何的戰功,幾乎不可能得到羅馬民眾們的歡呼聲。
一旁的普拉茜蒂婭公主則顯得比較安靜,她是一位恬靜的淑女,雖然同樣眸光微亮,但沒有那么興奮,也沒有那么大的野心。
她們母女三人來到巴黎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很顯然,莉西尼亞皇后自己是沒有什么機會了,因為她已經嘗試過,但毫無疑問年齡上的差距,以及一些其他的原因,直接就被pass了。從各方面的因素上來說,毋庸置疑是她的女兒們更加合適,因為兩個女兒身上同時有東西羅馬帝國的皇室血脈。
相比安靜的小女兒普拉茜蒂婭公主,長女歐多克西婭公主則更加主動。
可是主動是沒用的。
她見到鄧肯的機會屈指可數,就連主動求見都會因為公務繁忙被拒絕,相反一直默默無爭的普拉茜蒂婭公主頗受重視,不但阿妮婭對她的日常起居噓寒問暖,就連鴉后-特莉絲都抽空見了她幾次。
莉西尼亞皇后也有政治嗅覺,她知道自己的小女兒其實機會更大,而且她看起來更沒有威脅性。
這個時候,鄧肯已經在萬眾簇擁下抵達了總督府邸。
莉西尼亞皇后剛剛想要上前迎接,但是已經有人先她一步,今日鴉后-特莉絲并沒有現身,而是站在遠處安靜注視,阿妮婭主動走在了最前方,莉西尼亞皇后落后半步,然后才是兩位年輕的公主。
一時間,許多的視線都落在了美艷動人的阿妮婭身上,而她驕傲地仿佛是一只孔雀般昂首挺胸,花枝招展,迎著萬眾矚目,直到走到鄧肯面前時,才屈膝蹲下行禮迎接不列顛之王歸來。
鄧肯看著驕傲的阿妮婭,笑了笑,目光溫和,有一絲寵溺,他轉頭望了一眼鴉后-特莉絲的方向,輕輕點頭,然后伸手牽起了阿妮婭白皙修長的手掌。
一剎那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