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版圖還在不斷地擴張。
不過現在已經不太需要鄧肯親自征戰四方了,不列顛軍團已經收復了多瑙河防線,除了伊比利亞半島的西哥特王國,他一手重鑄的帝國基本上已經恢復到了西羅馬帝國鼎盛時期的疆域。
半年的時間很快過去。
在阿妮婭誕下子嗣后不久,普拉茜蒂婭公主也很快懷孕。
此時宗教改革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的階段,隨著宗教沖突不斷加劇,新生帝國跟東羅馬帝國的沖突也愈演愈烈。尤其是奧運會的重新舉辦,讓東西方的一神教派系幾乎徹底決裂,東正教反而變成了激進派。
在帝國皇帝的扶持下,新教已經成為了一神教的崛起派系,唯一能夠抗衡的就只有東帝國的牧首。
但教皇已經搞定了,牧首可以慢慢來。
不列顛尼亞,倫敦。
時隔一年多后,鄧肯再度返回了不列顛行省。
倫敦,中央廣場。
鄧肯這一次是秘密出行,身邊只有庫林等親衛跟隨,抵達倫敦時已經是下午時分。
天色漸暗。
這個時代晚上沒有什么娛樂活動,不過在倫敦的廣場區,還是聚集了不少人,主要都是集中在靠近神殿區的方向。但那里卻并非是一神教和多神教的神廟祭壇,而是延續的帝國早期傳統,一座專門供奉帝國皇帝,為皇帝凝聚神性的祭壇。
作為鄧肯的起家之地,不列顛行省的信仰結構很奇怪,最活躍的信仰居然是供奉皇帝本人,并且主體人群是不列顛人。
鄧肯可以說是一手挽救了不列顛人逐漸衰亡的命運。
而且在阿瓦隆信仰的加持下,民間也有漸漸把鄧肯神化的跡象,所以隨之而來的,當年廢棄的皇帝祭壇也被重新啟用了,主持的祭司都是來自阿瓦隆信仰。
這一波算是投桃報李。
凡人的壽命是有極限的,守護仙女們估計也是在為將來做打算,她們是抱著鄧肯的大腿重新輝煌起來的地方小信仰。
遠處的祭壇上燃燒著一簇祭火,一共有六位祭司在主持儀式。
正中央。
便是鄧肯的神像,跟其他的地方不同,這里的神像手持誓約勝利之劍,而沒有看到另一把佩劍守誓者。祭壇四周都是跪拜的不列顛民眾,這里的祭祀已經維持有一年多了,基本上每天晚上都有不列顛民眾前來祈禱。
很奇怪的一點。
供奉鄧肯最多的人群,居然是各地的商隊護衛,類似傭兵身份的人,除此之外就是來自軍隊的士兵。
目前這些供奉帝國皇帝的祭壇還沒有任何作用。
神性凝聚是非常漫長的事情,可能需要幾十年上百年的時間,才有可能稍微凝聚一點神性力量。大部分帝國皇帝都熬不到那一天,等到新的皇帝上位,立刻便會換一個神像祭祀。
但在鄧肯重鑄帝國后,這供奉皇帝的祭壇估計會延續很久。
“走吧。”
鄧肯只是看了看,便很快離去。
帝國早期一直有把皇帝當神靈膜拜的傳統,他也是因為這一點啟發,才想要把鴉后-特莉絲扶上神位。
倫敦有專門劃分的神殿區。
一神教的教堂在街道右側,多神教的神廟在街道左側,里面還有一座新建的神廟,供奉的是北歐神系的弗雷婭,這是某個秘密交易的一部分。
鄧肯跟這位女神做了一個交易。
他用酒神的神職從對方的手中交換了魔法的下位概念秘法和巫術,并且允許她的信仰在帝國疆域內傳播,作為這一切的代價,弗雷婭必須幫助鴉后-特莉絲掌握神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