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吃了沒文化的虧。
但那宮裝美婦人的神色卻是緩和了些許,依舊冷聲道:“這少年是我玄陰教的貴客,誰打他的主意,便是與我玄陰教為敵!”
管你什么上古道統,這事沒得商量。
她們都還沒吃上熱乎的呢。
此時,山腳下有一儒生打扮的男子正在觀望,手中還拿著紙筆在記錄,仿佛是寫傳記般,寫了滿滿一頁,看著四周許多丈二摸不清頭腦的江湖人士,忍不住搖頭嘆息道:“江湖竟然墮落至此,僅剩些打打殺殺了。”
“先賢底蘊,盡皆拋之腦后。”
“這玉面娘娘不簡單。”
“可以為她寫一篇人物小傳。”
那儒生打扮的男子下筆如有神,很快便是寫下一篇人物傳記。
江湖的前身,叫做百家爭鳴。
武林的前世,叫做獨尊儒術。
贏了上廟堂,輸了下江湖。
先秦時代的大家們爭不過來,就只能手底下見真章了,于是便有了江湖,亦有了武林。
江湖上的三教九流,如今許多人連根腳都忘了。
難怪這些年入道的高手越來越少!
“可悲,可嘆。”
“不知來路,亦不知歸處。”
“妄談證道。”
“破碎虛空。”
那少年長得真是英俊,而且元陽熾火,根骨非凡,亦可寫一篇人物小傳,說不得將來也是一位江湖豪俠。
那儒生下筆越來越快,體內真氣震蕩,居然隱隱有突破之意境。
“咦?”
“莫非我破先天境界的契機在那少年郎身上?”
“為何寫他的傳記,感觸尤為不同?”
帝王本紀。
那儒生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寫什么,手下的筆宛如殘影,竟有文思泉涌,想要寫下萬言之書的沖動,他的道統乃是諸子百家之一,九流十家中,不入流者,家。
這一脈的江湖中人,或是成為說書人,或是寫人物傳記,或是販賣異聞消息,或是引導傳聞輿論,各司其職,在江湖中混口飯吃。
若是文筆尚佳,便有人寫些神怪志故事,以此窺探旁門之道。
若論旁門,馬良第一。
“那少年定是我的機緣。”
那落魄儒生收起筆,看了看四周,偷偷摸摸地混入其中,他手上功夫一般,只會一套子路劍法,出自《子路持劍》篇,但是心境難以契合這門武學,儒家子弟多修習夫子劍術。
相傳夫子有兩把佩劍,一把名為德,一把名為禮。
這些年儒教六藝荒廢,上廟堂的多,下江湖的少。
不過好在他的輕功極佳,許是被人追殺多了,跑路卻是一等一的高手。
文人手中的筆,賤得很。
他外出游歷都不敢露真名真相,怕被人千里追殺。
這人的出身算是江湖奇門,也是純粹來湊熱鬧的,他們這一脈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百曉生’。
誰是門主,誰就是百曉生。
百曉生是殺不完的,這個嘴賤的百曉生死了,還有下一個更嘴賤的百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