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徐拜月想要率領南詔國內附大燕這件事,王禹并沒有過問太多,他既然放權給便宜孫子了就絕對不會胡亂插手。
在王宇與徐拜月二人友好的協商下,南詔并沒有亮明旗幟表達出想要內附大燕的跡象。
目前,大燕與南詔的領土并不接壤,貿然表露出想要融合統一的態度,實力不占優勢的南詔國只怕立刻就會遭到陳士誠與寧采臣聯手夾擊。
與其就這樣把南詔國推上危險的位置,反而不如讓南詔國扎在陳士誠與寧采臣身后,在關鍵時刻來上一記背刺,以里應外合的方式完成完成天下一統的大業。
時間如逝水,去之從不回。
自徐拜月進京那年算起,現如今已經度過兩個春秋了,從立下燕國至今已有五年光景,北地在燕國一干重臣的日夜操勞下,在繁華上已經追上了塞外。
劍門關前,率領十萬大軍南下夏侯武與燕赤霞看著劍門關這座天險雄關,目光中滿是激動與興奮。
勤修了這么長時間‘內功’,他們這等燕軍大將,早就等的有些不耐煩了。
身為軍中大將,整日里待在演武場上練兵算個什么事?
于世人而言如同天門一般的劍門關,對于掌握了漂浮符陣的鎮北軍來說跟平地其實沒什么兩樣?沒了劍門關這等雄關作為阻礙,川蜀就跟不設防的美人一般擺在了燕國文武面前。
對上這個不設防的美人,無論是燕赤霞還是夏侯武都有把握一戰而下。
但是,輔政多年的王宇考慮到兩年來已經完成了內附卻還未歸心的南詔國,因為還未曾在鎮北軍的體系內做出貢獻,繼而隱隱有被排斥的跡象。
特意對領兵出征的燕赤霞與夏侯武二人做出指示:“二位將軍,如果可以的話,我跟祖父都希望拿下川蜀的功勛里,南詔國那邊拿的是首功。
南詔雖然已經內附,但從上到下真正全心全意想要融入我們的僅有拜月國師一人,這很不好。
若不能借助征伐川蜀這件事打破我們之間的隔閡,那么南詔那地方想日后沒有個兩三代人就別想他們歸心。
這是祖父不想看到,也是宇所不愿意看到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兵,莫非王臣。統治一片地界絕不僅僅只是將領地納入勢力范疇就行。”
對于王宇的話,燕赤霞與夏侯武這兩個聰明人能夠理解,所以,哪怕麾下的大軍在劍門關之前停駐了三日,他們二人依舊沒有開戰的打算。
不然的話,那怕劍門關高聳入云、關壁濕滑,看起來易守難攻至極,也攔不住軍中那些渴望軍功渴望到嗷嗷叫的鐵血漢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