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看到后面,寇準更是臉色大變。
胡騎擄掠靖康血灑
華篇難掩恥落賀蘭山下
這是什么意思?
前面的填詞雖然沒有給宋朝臉面,但好歹他們也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用詞也沒有那么血腥明顯。
最后這兩句,怎么聽著好像有一種國破家亡的感覺呢?
他們大宋后面發生什么了?
又和北方的游牧民族打仗打輸了然后被擄掠?
恥落賀蘭山?賀蘭山在北面呢,如今也不是他大宋領土呢。難道是日后北伐失敗的恥辱?
可是北伐失敗也不是一回兩回了,甚至到目前為止即便是納貢都沒有用這么意味明顯的填詞,怎么會呢?
一定是發生了什么更加恥辱的事情。
短時間內百思不得其解的寇準,眉頭緊鎖的看著天幕。
和他一樣的還有大宋的群臣以及宋真宗,之前的歷史結合著他們通曉的,想要理解并不難,但是之后的,完全不了解的事情,只通過三兩句話以及天幕三兩個畫面,想要去理解,實在是太難了。
只能記下來,然后等之后好好地研究研究。
南宋。
正在訓練背嵬軍的岳飛,看著天幕上的一幅幅畫面,和那一句句歌詞,不禁攥緊了拳頭:“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他雙目充火,有著誓報此仇,誓雪此辱的決心。
相較于北宋人的不知所以然,南宋的許多人則是深有感觸。
朝廷偏安一隅,只剩半壁江山,無數想要北伐的能人異士都痛心不已,只可惜皇帝沒有這個想法,許多官員也樂得享一時之樂。
“賀蘭山…”
“金人…”
從小在山東濟南長大的辛棄疾,從小就見慣了不把漢人百姓當人的暴虐的金人,辛棄疾從北地來到大宋,就是為了北伐中原,光復舊土。
已經經歷過靖康之恥的這個時間段,辛棄疾知曉,這個賀蘭山,并不是地名,而是金人、胡人。
他垂下頭,目光落在自己的平戎策之上,想著,或許能夠通過天幕,再看到一些可能加入的,幫助北伐的國策上。
以及……天幕能夠堅定官家北伐的信心。
他打算將這萬字平戎策,上書給官家。
“靖康之變,靖康應當是年號,只是不知道是哪一位皇帝的年號。”
“賀蘭山,此賀蘭,恐怕指的是人非地啊。”
北宋的全篇看下來,蘇軾倒吸了一口涼氣,因為前面幾句歌詞描寫的大宋,不是失利就是納貢,后面若說突然打到了賀蘭山,然后經歷了某一場恥辱,蘇軾還真不太信,他更愿意相信的,是另一種他最不愿意相信的可能。
那就是胡人南下,帶給了大宋一場難以言喻的恥辱,不然后世也不可能這么明晃晃的一點面子都不給撕開了這傷口。
“北宋滅亡……”
聽得迷迷糊糊,感覺腦袋是一團漿糊的趙匡胤,只看到了一個對于他來說,最最重要的信息。
——北宋滅亡。
唱到恥落賀蘭山下的時候,天幕上左側出現的北宋滅亡的字樣。
他建立的大宋可沒有什么南北之分的,就是叫大宋。
只是,這北宋滅亡,會像大漢的東漢西漢一樣分成兩個嗎?難道說還有南宋?
沒等他仔細想想,后面天幕就繼續唱了下去。
【建炎南渡過河成遺話】
【風雨晦冥莫須有罪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