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這個問題,他是相當的無奈,那些災民們吃不上飯就要造反,逼得他只能一心平亂。
又兼天災不斷,實在是讓他身心俱疲。
特別是在看到自己的下場之后,這個時期的朱由檢,已經有了許多不一樣的想法。
或是覺得無力回天,不如一死了之。
或是覺得北京不可守,不如遷都。
總之,他的腦子里冒出了許多,原本歷史上崇禎沒有想到的問題。
“哎……”
“雖朕德薄匪躬,上干天咎,然皆諸臣之誤朕也……”
又是在口中默念了一句天幕上的自己臨死前的遺書。
崇禎深表同感。
對啊,他就是這么覺得的,他就是覺得大臣們都是騙他的。
所以才會換首輔像是換衣服。
清。
康熙時期。
康熙已經眼巴巴的看著天幕想要得到后世能養活這么多人的答案了。
雖然防漢甚于防川,乃至在前些日子都確定了,絕不可以發展火器,擅自研究火器者死的國策。
但是對于這種可能能夠養活更多人的方法,康熙還是極為好奇的。
如果可以,他會毫不猶豫的推行。
當然,損害皇權不行。
畢竟能夠養活更多的百姓,也就意味著在災荒年,百姓不至于餓死,或者說不會大規模餓死,這樣就不會有百姓造反,大清就能夠萬世永存了。
乾隆晚期。
已經垂垂老矣的乾隆,再沒有年輕時候的雄心壯志何進取之心,只沉溺于自己的十全武功里,不斷接收著百官的贖罪銀,做全天下最大的貪官,享最美的福。
“十四萬萬。”
同樣是被震驚到了的乾隆,相對來說,因為比較靠近后世,還是相對容易接受一點。
畢竟他這個時期,人口數量也已經突破了三億。
雖然有紅薯和土豆的大范圍推廣的功勞,以及實際上有相當數量的百姓面黃肌瘦,處于嚴重饑餓之中。
可是有這么多數就是有這么多數。
“華夏有這個多人口也就罷了,可是其他地方呢?總人口八十億?這怎么可能呢?”
“我中華地大物博,能養活這么多人也就罷了,那些蠻夷怎么會有這么多人?”
比起中國人口,乾隆更加疑惑的是,那些蠻夷竟然有六十多億?
還有此前天幕說過的的什么‘西學行洋務’。
難道洋人真的有什么值的學的?
思索了一陣,老年乾隆還是覺得不可能。
蠻夷沒有什么好學的,他還是安安穩穩的做他的十全圣君就好。
“中國人口集中在……印度人口集中在……非洲人口集中在……”
隨著天幕上的畫面轉動,一個大大的圓球出現在了萬朝觀眾的面前。
圓球不斷轉動,上面則是世界各個位置的地圖。
戰國時期。
十分喜歡研究恒星的甘德和石申看著天幕上的人口分布的地圖,以及那個不斷轉動的球體,都露出了狂喜的神色。
他們研究恒星還能靠眼睛去看,可是對于自己腳下的這片土地,卻沒有辦法用肉眼去看它的形狀和大小,因此,社會上還流傳一些天圓地方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