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看到這些手持彎刀的騎兵,更是勾起了劉徹不好的回憶。
【親領六騎至渭水,設疑兵之計,于頡利可汗殺白馬立盟,突厥退兵】
“厲害……”
雖然天幕寥寥一句,劉徹根本不知曉他是怎么做的,可是……這種事,必然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萬一被識破,恐怕連自身都難保,有幾人能有這樣的膽識。
蜀漢。
看著天幕的介紹,此刻正在準備北伐糧草的諸葛亮贊嘆道。
“這唐太宗李世民,當真是一代人杰也……”
大宋。
宋真宗趙恒像是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切入點,他眼前一亮。
“這‘白馬之盟’與我大宋的‘澶淵之盟’有異曲同工之妙啊,都是保存了實力,安定了邊防,避免與敵人在不利的情況下正面交鋒。”
寇準:“……”
他只是看了眼官家,將心中萬千想要說的話語憋了回去。
如果這話不是趙恒說的的話,他此刻已經罵過去了。
【太宗自即位之始,霜旱為災,米轂踴貴,突厥襲擾,州縣騷然。】
【元年,關中饑,米斗直絹一匹;二年,天下蝗;三年,大水。】
大漢。
劉邦:“嗯?”
劉恒:“啊?”
劉洵:“額額?”
無數在太宗之前朝代的皇帝更是驚呆了。
這一年饑荒,二年飛蝗,三年大水的。
這不是妥妥的像是要開始亂世的節奏嗎?
就這樣這個叫李世民的能把國家治理好了?
“這…”
是否有悖常理?
諸葛亮全神貫注的看著,生怕漏掉一點兒。
如果李世民有什么良策治理國家,他或許能夠借鑒。
【貞觀初期·與民休息】
【義倉賑災,興修水利,重視農業,輕徭薄賦,慎刑寬法,省官減政,促增人口】
“義倉賑災,興修水利,輕徭薄賦,……”
“倒是與我大漢的休養生息的政策有異曲同工之妙。”
劉恒心中也安定了不少,雖然這位名叫李世民的后世之君了不起。
但是從他的這些政策上,也足以看出,自己這些年的努力方向沒有錯。
明末。
“說的容易啊…哎……”
雖然早就命人快筆疾書的記錄著,比誰都想要唐太宗的治國經驗的崇禎皇帝,看著天幕簡簡單單的幾個詞概括,嘆息一聲。
【是歲(四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歸鄉里,目斗不過三四錢,終歲斷死刑才二十九人,東至于海,南及五嶺,皆外不閉戶,行旅不赍糧,取給于道路焉。】
大漢。
漢元帝劉奭此刻看著天幕上的這條介紹有些瞠目結舌。
“這怎么可能?”
“他前三年大饑,大蝗,大水的,怎么到了第四年就路不拾遺,外不閉戶了?”
他表示完全不能理解。
漢元帝作為一個被地震、洪水、大旱,蝗災輪番轟炸的倒霉蛋,一心想要讓大漢強盛,大漢卻在他手里不斷衰落。
同樣有著這樣感受的,還有明末的崇禎皇帝朱由檢。
如果他們是現代人,恐怕會高呼一聲。
裁判,我要舉報他開掛!不公平!&lt;/div&g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