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如何對待清朝皇室、宗室的自不必說,所以,當天幕講述到他們自己家末代之時候,預料之中的清算沒有到來,反倒更讓他們惴惴不安起來。
【1917年,溥儀十二歲時,張勛率兵入京,將黎元洪趕下臺,溥儀開始了他的第二次登基。】
“1917,1931……”
“好像距離那個倭奴國打過來沒有多久了……”
大秦,掐指一算,嬴政感到有些不妙。
原來后世的華夏,到這個時候依舊亂的不行,皇帝退位、登基,一個新的制度沒有確定下來,舊的制度還沒有完全舍棄。
雖然嬴政不贊同沒有皇帝的政權,認為皇帝本就應該存在,也必須存在。
但是……天幕寥寥幾句,就足以看出當時究竟有多么亂。
大清。
康熙:“……”
雍正:“肯定是一場鬧劇,指不定還會遭到報復。”
乾隆:“我大清果然還是有忠臣的啊!”
各個清朝皇帝的反應各不相同,不過基本上沒有幾人認為還有機會,畢竟……天幕都已經說明了,后世沒有皇帝了。
【復辟的鬧劇,很快遭到了段祺瑞的討伐。】
【張勛逃到了荷蘭大使館】
【溥儀次日便宣布再次退位。】
康熙一捂臉,又急又氣:“丟眼顯眼的玩意!”
“這小皇帝一點兒腦子都沒有嗎?那張勛是什么人?你了解嗎?有實力嗎?是真心想擁護你嗎?周圍還沒有稱帝環境?!”
“廢物!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已經知曉了自己大清將滅亡,并且已經逐漸接受了這個結果的康熙,看到溥儀這丟人現眼的操作,再一次忍不住了。
實在不行,你就老老實實的做個安樂公,好歹你即位的時候年紀小,大清朝鬧到那個地步不怪你。
但是非要整這丟人現眼的幺蛾子!
二次登基,然后馬上就滾下臺,媽的還不如吊死在老槐樹上!
雍正嘆了口氣,已經不忍直視,他猜到了,肯定會是這種結果。
“這下總該結束了吧,不過,那段祺瑞……”
不知曉后面會發生什么的雍正覺得,這所謂的優待政策,經過這么一鬧,也不知道后面還有沒有。
乾隆:“……”
【1924年,溥儀18歲時,因軍閥馮玉祥,溥儀被迫遷入父親的醇親王府,后被倭奴收留。】
“倭奴?!!”
聽到這個詞,康熙不禁滿頭問號。
不過,早就見過各種大場面和政治博弈的康熙,再加上此前看過的天幕,他可不會單純的認為倭奴是好心。
“原來這群倭奴不是在后世的朝代,而是在我大清的時候就開始打華夏的主意了!”
此前和他們大清打過甲午戰爭,還逼得他們大清賠款2億兩白銀,此后又發動了侵略,打了足足十四年。
康熙只能認為是,這群該死的倭奴目的由來已久!
“所以呢?這個叫溥儀的,是傻的嗎?要與虎謀皮?”
同時,即便是身為愛新覺羅家族的一員,他也有些不理解了。
“后世的這些個什么段祺瑞、馮玉祥的,看起來也不像是什么尊重君臣之道的人啊,怎么沒殺了他?”
對于后世的那個軍閥混戰的亂世,康熙有很多疑問,其中一個就是。
亂世啊,一個退位的皇帝,算個屁啊,竟然沒有死在亂軍之中?或者來個溶于水?
后人真就這么溫順賢良?&lt;/div&g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