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災年那還說個屁。
風調雨順的,那皇帝就是拴條狗在上面坐著,都能夠治理好國家。
往往只有出現天災,糧食減產甚至是絕收,才會出現亂世中的那些慘狀。
“后人這樣計算,這數據就沒有什么意義了。”
原本還真以為他大唐出了個在人均糧食產量比后世要強的時期的李世民,頓感興致缺缺。
【而人不和,就是我過去經常講的問題,土地兼并!】
【所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人均糧食占有量,不代表是人人都有糧食】
【可以說在兩千年漫長的帝制社會當中,華夏人一直都處于吃不飽的狀態。】
【哪怕是風調雨順的好年景,那也只是餓不死人的狀態罷了。】
聽著天幕這樣平淡的講述出這種殘酷的事實。
許多朝代對百姓還算不錯的皇帝,諸如劉恒、劉詢、李世民,武則天,趙禎,朱高熾,雍正等等,都不禁心中五味雜陳。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不少人心中都想到了這首詩。
而勞累了一天,趁著晚間看看天幕放松放松的一些老農,聽到天幕在為他們說話,不禁老淚縱橫。
這么多年,又有誰關心過他們的生活呢?
“天幕啊,你真是俺們的青天大老爺!!”
……
【我們就以宋朝為例,這個被稱為中國歷史上老百姓過得最好的一個朝代,實際上確是殺嬰現象非常普遍的一個時期。】
【《宋會要》中就明確記載過,生子不舉,有傷風化】
【意思就是說,生下來的孩子要是實在養不起,那干脆就殺掉了。】
“啊?!”
一些生于深宮之中,不曉得民間疾苦的皇帝,不禁渾身直冒冷汗。
天幕說的太過毛骨悚然了,讓他們有些無法接受啊。
北宋。
趙匡胤看著天幕,想要說些什么,但是欲言又止。
天幕好不容易提及他大宋,竟然是用來舉這種例子。
“可,那又該怎么辦呢?”
趙匡胤當然也希望大宋治下的百姓能夠過得好些,只不過,人本來就是要有尊卑貴賤的。
生活在亂世的趙匡胤,更是對這些事見怪不怪。
倒不如說,天幕上的這人說的太淺太淺。
他見過更加黑暗的一面。
【北宋王德臣就記載過一種叫做洗兒的風俗】
【意思就是說如果你家生了三個女兒,那就要把最后一個扔在水里,美其名曰:洗兒】
“!”
只感覺好似有什么大恐怖在自己背后醞釀的宋仁宗趙禎聽到這恐怖的說法,禁不住直打冷戰。
“范卿……”
“這些……都是真的嗎?”
他的聲音有些苦澀,又帶著深深的自責之意,看向范仲淹。
雖然心中已經基本上是信了,可是依舊有些難以接受。
“陛下,天幕……說的太淺了,這又算得了什么呢?”
“當真正的災荒到來,人命……真的賤如草芥。”
“易子而換,或許陛下只是在書中見到。”
“而這些,臣都親眼見過……”
趙禎有些僵硬的轉過頭,看向范仲淹的眼神有些不自然,他無法接受,為什么希文先生可以這么平淡的說出這么悲慘的事實。
“所以…陛下知曉臣為何一定要變法了吧?”
……&lt;/div&g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