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說太平年間的糧食產量沒有意義,古代小農經濟太不穩定了,一旦出現天災很可能就會顆粒無收,而現在基本上可以保證產量穩定,變動不會太大。】
【人均四百多公斤?又不是光吃糧食,哪吃得了那么多啊,現在人吃的輔食多,蔬菜、水果、肉類充足。】
【其實現在一年還要進口1.4億噸谷物相等于每個人又增加了140公斤,而且還有大量肉、水產品等等自產和進口,所以別看現在400多公斤的人均,吃的無論質量還是數量都是要遠遠超過古代】
【我吃不了那么多糧食,最近在減肥,只吃肉不吃飯。】
【現在人均糧食490公斤,但是能保證以后不會低于這個數字,穩定性是古代不能比的,古代一場天災兵禍就易子相食了,而且這只是主糧產量,現在副食品比古代豐富太多了,根本不需要吃那么多糧食】
【唐朝開元年間一斗米也就十幾文合人民幣幾塊錢,也不是很貴,麥子就更便宜了。但是古代天災人禍太多了,稍微有點水旱就是饑荒,而且古代稅收單一,米麥土產既是口糧也是稅收,搞點戰爭或者工程,皇帝修點宮殿也要收糧。這么一算其實也很慘。】
【……】
“可以保證產量穩定,沒有太大的波動……”
看著天幕上的這條評論,一些重視農桑的古代皇帝、官員們,都羨慕的眼睛都要瞪出來了。
“所以,后人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我大漢近年來也大量興修水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不敢說遇到天災糧食不大量減產啊……”
漢文帝劉恒一臉羨慕的說著,若是糧食能夠穩定,那太平盛世,就可以一直持續下去了。
“是了,后人吃的太好了,天幕上所說的這蔬菜、肉類的產量也遠遠超過我們,上次看蘇公子帶他弟弟出去吃飯,就只吃菜,一點飯都沒有吃。”
“一點飯都不吃,也太浪費了吧?那種出那么多糧食吃不完不還是會壞掉嗎?”
許多此前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的古人,一想起這種可能,大量大量的糧食很可能在后世被浪費掉,就不由心疼的落淚。
許多朝代其實也只是高出溫飽線不多的秀才們有些羨慕。
他們每每趕考,家里面左積右攢出來的糧食,也不過夠路上的盤纏和幾張炊餅。
就這已經是令人羨慕的生活了。
“只吃肉不吃飯能減肥?”
許多古人都被天幕上的這條評論看呆了。
“胡說八道什么呢,吃肉容易胖才對,不然為何許多達官貴人大腹便便的。”
“……”
大清。
乾隆看著這一條條天幕上的評論,陷入了沉思。
后世的糧食產量很高,但是‘人均’并沒有高到讓他們這些古人絕望。
“乾隆十八年還有575公斤的人均產量,后面卻會下滑這么多……”
“所以我大清后面才會衰落嗎?因為人口太多了的緣故?”
人均糧食產量不足,那必然引起動亂,若是再出現一些天災什么的……
乾隆禁不住打了個冷戰,那后果他根本就不敢想!&lt;/div&g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