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當年是不小心!又不是故意的劉賢的!”
他有些氣憤的怒聲說道。
“七國之亂也是那些諸侯國本身圖謀不軌,和朕不小心砸死劉賢有什么關系!借口!都是借口罷了!”
天幕上的評價,雖然還有五星,不過即便是五星的評論,也依舊是調侃和認為他做的遠不如父親漢文帝的居多。
還有許多是漢文帝和漢高祖的評論區看不到的三星。
相較于尬黑劉邦和尬黑劉恒的一星評價,瞧不上漢景帝的評論似乎相對來說更加有理有據一些,讓他十分的不爽。
不過,轉念一想。
“算了,9.2就9.2吧。”
“不如太祖皇帝和父皇也不是什么丟人的事。”
除了對天幕上的許多評論感到不滿以外,劉啟算是接受了這個其實不算差的評分。
【劉徹】
【評分:9.6】
大漢。
“漢武帝劉徹!”
“原來那個武帝是朕!!”
劉徹激動的一下子就站了起來。
他可是對天幕上那《百代成史》中所唱的‘封狼居胥,列郡祁連下’,向往已久了。
只是苦于天幕沒有細講,不知道天幕上所說的那位漢武帝,究竟是他,還是他的后代。
如今,得知這位漢武帝是他,他可是激動壞了。
“縱然文>武,朕也要讓匈奴人知道知道,什么叫犯我大漢天威者,雖遠必誅!”
想到了此前天幕一條評論所說的文大于武,可漢武帝依舊沒有放棄自己開疆拓土,征討匈奴的想法。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五星】
【他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他給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國號成了一個民族永遠的名字·五星】
“?”劉邦看著這條評論,不禁疑惑。
“這不是說朕的嗎?怎么又成了說乃公的那個子孫了?”
【不怪古人不喜歡你,我要生活在你治下,也得罵你兩句,但是我生活在現代,看到的是北伐匈奴、絲綢之路、統一貨幣……·五星】
【“寇可往,我亦可往”·五星】
【秦始皇奠定了中國疆域的基本盤,漢武帝開啟了中國開疆拓土的新征程·五星】
【我大漢何嘗不是七代明君·五星】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五星】
【差點把漢朝也搭進去,還為了自己的名聲逼自己兒子謀反,給個三星】
【花錢太多·三星】
【對不起,我不是漢族的,只能給一星】
【牢徹本來想給三分的,但是確實功勞太偉大了·四星】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宋朝的文人們看到這個評價不禁笑了出來。
雖然沒有明說,但很顯然,這是后人眼中比較有功績的幾位皇帝。
不過……
“秦皇和漢武還是算了,哪里比得上唐太宗開創貞觀之治,也比不上本朝太祖結束百年亂世。”
“這兩位的治下,百姓民不聊生,暴秦只存二世,武帝時丁口減半,后人也就是沒生在那個年代,站著說話不腰疼!”
漢武帝劉徹和秦始皇嬴政,在古代普遍并不受到歡迎。
“前朝皇帝和唐太宗以及本朝太祖比起來,也就漢孝文皇帝合適。”
大漢。
“寇可往,我亦可往!”
劉邦復述了一句這句天幕上的評論,看起來,像是以漢武帝劉徹的口吻說出來的。
“真是霸氣側漏啊!”
劉邦順了順氣,不愧是他能夠列郡祁連下的子孫,就是有能耐!
【劉詢】
【評分:9.8】
——評論。
【亂我漢家法度者,必太子也·五星】
【名為中興,實為巔峰·五星】
【厲精為治,常平倉,西域都護府,霸王道雜之,匈奴稱臣,孝宣中興·五星】
【你把百姓當人·五星】
漢宣帝劉詢看著天幕上的評價,似是松了一口氣。
他可是生怕天幕對他評價不高。
不過,令他驚喜的是,天幕上對他的評價竟然還挺高。
9.8分,已經超過了太祖高皇帝了。
“兒子不行是什么意思?奭兒哪里做的不好嗎?”
看著天幕上的評價,劉詢不禁疑問道,他打算一會將劉奭叫來問問他對治國的看法。&lt;/div&g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