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所說的,是他們最最尊敬的太祖陛下。
那位結束了亂世,讓他們得以休養生息的宋太祖!
在他們看來,這是最值得尊敬的皇帝!
也有許多宋人對此懷疑不已。
“難道我大宋只有太祖陛下是值得稱贊的嗎?”
《趙匡胤:一千多年過去了,終于有人明白我了》
【趙匡胤的政策在當時那個時代是否合適?】
【趙匡胤的政策,是否會導致宋朝積貧積弱?】
【假如宋朝真的積貧積弱,那應該是誰的責任?】
看到天幕上連續給出的三個問題,許多宋朝人不禁思考起來。
宋朝之后一些皇帝點頭認同,宋朝之前,則是很好奇,這趙匡胤面對的是什么情況。
大清。
乾隆點點頭。
“宋太祖結束了五代十國亂世,重新建立了秩序,杯酒釋兵權如此輕易的削奪了武將權利,或許后人看來是錯,可朕看來簡直神來之筆,此人有大功于華夏,朕收復新疆,十全武功加起來,亦是不如。”
“只是可惜……若是宋太祖能多活幾年,或許宋朝不會如此積弱。”
【“所以回答第一個問題,我們說趙匡胤的所有政策,在當時我們只能說,叫必須!必要!必然!”】
【“決不能低估了趙匡胤的智慧。”】
【“那么第二個問題,趙匡胤的政策有沒有可能導致宋朝積貧積弱呢?”】
【“有可能,只有一種可能,把趙匡胤制定的政策,當做是一種既定方針,永遠不變,永遠走下去,而不能夠與時俱進,那就完了。”】
【“那就必然導致積貧積弱。”】
【“所以,緊跟著解釋第三個問題。”】
【“趙匡胤雖然收地方藩鎮軍權的時候,也對防守西北地區的14個將軍網開一面,不但不收他們的權,還要給他們特權。”】
【“所以趙匡胤在制定政策的時候,他掌握了兩個度。”
【“一個叫原則性,是收取藩鎮的權利,一個叫靈活性,是給北部的14個邊將特權。”】
【“趙匡胤心底非常清楚,只是后來的皇帝沒有與時俱進,最后導致宋朝的被動局面。”】
【“所以這個賬,只能算在子孫后代頭上,不能算在北宋的老祖宗趙匡胤頭上。”】
【“趙匡胤面對的局面,和子孫后代面對的局面,他不一樣。”】
宋朝。
無論北宋還是南宋的皇帝們,此刻都沉默了。
這天幕,從說到他們大宋開始,就沒有說過好話,直到現在——
開始公平公正的評價他們的太祖皇帝趙匡胤。
雖然是褒揚和贊譽,可是……這話聽著,怎么如此的刺耳。
宋朝的處境怪不到老祖宗的頭上,連后人都在替他喊冤。
可是……那怪在他們頭上,他們的名聲還能好了嗎?
“與時俱進啊!”
王安石深表同感。
到底是后人看待問題,一針見血。
“陛下,太祖皇帝面臨的情況與今時大不相同,我大宋務必要像天幕所說,與時俱進,方可重振大宋,以免再重蹈靖康之覆轍啊……”
泣血揮淚,自從看到了靖康之恥,宋神宗和王安石都是夜不能寐,苦慮救國救民之法。
“師臣莫要著急,或許……改革我大宋是一定要改的。”
“而且將來或許天幕也會講述變法之事,我大宋必要與時俱進,重鑄輝煌!”&lt;/div&g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