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有時候就是這么巧合,李世民也不得不感慨,這燕王朱棣能夠成功,除了自己的能力之外,朱允炆這個好隊友還真是幫了不小的忙。
【雖然勝多敗少,但是朱棣兵少糧寡,又要分兵固守打下來的地盤,所以形式依舊對燕軍不利,為了徹底扭轉戰局,朱棣決定改變戰略,不再與盛庸等人糾纏】
【索性放棄整個后方,直接揮師南下攻打南京】
【1402年,朱棣攻入山東,在徐州擊敗平安率領的主力軍,又連續攻破揚州等地,屯兵長江北岸,準備最后決戰】
【建文帝派人與朱棣議和,但朱棣不許】
【兩個月后,燕軍渡江南京城下,谷王朱橞與李景隆開城投降,南京城破】
【此時,宮中一片火海,建文帝不知所蹤】
【同年,朱棣在南京奉天殿即皇帝位,朱棣即位后,大肆屠殺了給建文帝出謀劃策的文臣武將,齊泰、黃子澄、方孝孺及其宗族800多人被殺】
到了這里,靖難的過程,已經大致上有了一個脈絡。
但是具體的細節,卻是一點兒都沒有。
只讓萬朝的觀眾們看的心驚肉跳。
更讓那些心想造反的藩王們,看的咋舌無奈。
“這怎么只看到他一直贏贏贏,可到底是怎么贏的啊?”
“這建文帝的大將一個一個都這么拉跨的嗎?”
“怎么如此不堪啊?”
大唐。
“???”
“這朱允炆……竟如此天真嗎?”
“勿使其負殺叔名?”
李世民滿臉的問號。
這都奉天靖難了,這都舉旗造反了,你還能這么天真啊?
到了這步,你要做的可不僅僅是殺叔,而是把叔叔全家都殺光才行!
這已經是不死不休了。
“這朱棣也是實力與運氣并存,該贏的仗是一場沒輸,硬是將建文帝穩贏的局勢打到自焚而死的局面。”
李世民嘆了口氣。
“朕以后再也不說李建成無能了。”
“如此局面,李建成還真輸不了。”
雖然李世民對于當時的具體軍力對比不清楚,但是天幕所講述的數十萬大軍的規模,連續數次的征兆,他還是聽的清楚的。
特別是朱棣一開始只有八百人,占領了北京之后也不過只有幾萬人而已,而他面對的,是舉國之力的,開國時期兵威正盛的大明。
如此懸殊的兵力,便是他親自來指揮,也不敢說有多少勝算。
戰國時期。
孫武最近也在認真學習后世的戰爭以及天幕所講述的‘歷史’上的戰爭,想著是否能夠充實一下自己的孫子兵法。
可即便是他,看到了這里,也不禁一時間沉默無言。
“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
“怎么這建文帝的軍隊十數倍于燕軍,為何會一敗再敗啊……”
大宋。
趙匡胤此刻釋懷了。
看著這位逆天的明朝皇帝,他嘆了口氣。
“也就是這打過來的還是自家人,不然這朱允炆在后世的名聲估計也沒見的就比我大宋的那三位臥龍鳳雛強哪去。”
“也不對,若是換了那高宗來,估計也不能被攆下皇位。”
“畢竟他那膽小怕事的樣,恐怕早就給四叔下跪求饒了。”
大明。
洪武時期。
朱元璋的臉色很不好看。
又因為得知了自己妹子和標兒的病逝而大起大落。
此刻他也不太能冷靜思考。
他看向自己的兒子朱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