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林黨人憂國憂民,縱然大明覆滅,那必然也是朝中有奸佞,不可能是我東林黨造成的啊。”
其實很多明末的文人還有其他想法,那就是皇帝肯定也有問題。
不過這種事畢竟不好說出來,所以將責任肯定要推給閹黨,哪怕閹黨沒了,那不是還有隱藏起來的閹黨,以及其他的小人和奸佞嗎?
此刻在北京任職禮部侍郎的錢謙益,更是吹胡子瞪眼的大怒。
“陛下若用我東林人士,大明必然蒸蒸日上,這后人胡說什么?”
崇禎皇帝此刻也僅僅只是露出了幾分難以置信的神色,可依舊保持著冷靜。
他此前就考慮過自己為何死前會說那種文官人人可殺這樣絕望的話,實際上,如果他的大臣們背叛了他,那他也不會很意外。
只是……他萬萬沒有想到,會是東林黨……
“難道朕殺掉魏忠賢,錯了嗎?”
“真小人?偽君子?”
“可朕又該去哪里找真君子,偽君子隱藏的如此之深,朕哪里知曉誰忠誰奸啊……”
年僅17歲的崇禎,依舊無法理解,也不知該如何去做,所以只是等到說完,就又沉默了下去。
【東林黨起源于萬歷年間的東林書院。】
【他們有一句著名的口號,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然而,就這么一個類似讀書沙龍會的地方,到底是如何發展成一個,能掌握帝國命運的黨派?】
【這一切還要從創始人顧憲成說起】
大宋。
楊時此刻一臉懵逼,不知曉這個東林黨,和他的東林書院有沒有關系。
如果有怎么這講著明朝的事,還能聯系到他這里來。
“真是晦氣。”
他皺了皺眉,一點不想和天幕批評的東西沾上邊。
畢竟這可是會大大的影響名聲。
愛惜羽毛的古人,都躲的遠遠的。
“得給書院改個名才行……”
大唐。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聽起來不像是什么奸佞能講出的話,為何天幕要如此說。”
李世民有些疑惑。
如果不是天幕率先定了調子,他甚至會覺得這是一個清流黨派,清流文人講的話,這樣的人,也應該得到重用。
可是,天幕提前定調了東黨是偽君子,他就不敢多說什么了,畢竟他對后世的事情又不了解,萬一說錯了可不好。
與此同時,明朝的一些東林黨人,諸如楊漣、左光斗、黃尊素、孫承宗等人都不禁皺眉。
縱然是通過天幕知曉了這么多東西,可他們依舊不能認同,天幕將東林黨評價為偽君子。
難道那么多前赴后繼,為國敢赴死的東林黨人,都是奸佞?都是偽君子嗎?&lt;/div&g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