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此前以為這孫傳庭是個武將,還覺得這毫無武將粗狂之感,反倒是有一股儒將之風。
讓朱棣覺得這個演‘孫傳庭’的人形象有些不符。
想不到……竟然是個文官?
天幕上一名名為‘賀人龍’的總兵,縱使屬下殺良冒功,劫掠婦女,焚燒村鎮的畫面,便看的他惱怒不已。
因為蘇瑾是開著彈幕在看,所以,天幕下的萬朝觀眾,經常能在一些劇情節點上看到。
【反了反了。】
【老鄉借你人頭一用】
【借你腦袋領個軍功】
【明末基本操作】
【殺良冒功】
【經典】
【畜生】
【都去投奔大清吧】
【殺良冒功,自夏朝就有了,沒什么好驚訝的,亂世看到官軍,自求多福吧】
這樣的字眼,看的朱棣是心驚肉跳。
“這賀人龍,若在朕這個時代,朕必殺之!”
看的朱棣咬牙切齒是毫無辦法。
洪武時期。
朱元璋更是要氣瘋了。
他自己子孫后代造的孽,他雖然生氣,但好歹是自己的子嗣,沒有辦法!
這叫賀人龍的這種行為,豈不更是在掘大明的根?!
而且朱元璋也清楚的知曉,既然天幕展示了這么一個,再加上天幕上的那些飄過的文字敘述,就表明這種事情必然是比比皆是!
“混賬!混賬!”
“這豈不是將這些百姓都逼向那闖賊!”
“這賀人龍真該千刀萬剮!!”
對于這種人,朱元璋只覺得他比那些造反的百姓還要可恨。
畢竟那些人好歹是吃不上飯造反的,你一個總兵,竟然殺良冒功?!
要是讓他抓到,這些百姓全都斬立決,而這賀人龍,必須得剔夠三千六百刀,方能解氣。
朱元璋牙齒都要咬碎了。
此前天幕所講述的明朝故事,其中即便著重批評了東林黨,可除了錢謙益和魏忠賢,也沒有什么具體的人物,做了什么具體的事件。
這次出現的賀人龍,就像是一個靶子一樣,讓朱元璋有了更具體的——可恨對象。
元朝。
此刻已經病倒了的張養浩,不忍去看天幕上的那百姓的血淚、頭顱、婦孺。
一行清淚劃過那滿是皺紋的臉頰,他連元朝一地的父母官都做不好,斗不過官紳,無法為民請命。
又哪里管得了后世的明朝呢?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天幕畫面中,賀人龍部也受到了孫傳庭的召回,囂張的總兵大人殺良冒功之后,腰不卸刀的去見孫傳庭。
兩人一見如故,談笑風生,讓許多朝代的官員和皇帝們看的直皺眉頭。
“這位孫督師,不會被騙了吧?”
“不見得,我可說不定是同流合污……”
“……”
大唐。
杜甫的眼神中泛著怒火。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豈料后世事,更甚今朝苦!”
“如此行徑,與那禽獸何異?身為將領,不思報效國家,反倒殺良冒功,視百姓為草芥,實乃國之不幸,民之不幸啊!!”
“這位孫督師可不要被這賀人龍給欺騙了啊。”
殺良冒功,大唐的軍隊也做過,所以在天幕上看到這般事,杜甫痛心不已。
天幕繼續播放。
——談笑過后,場外孫傳庭的部下招呼賀人龍的親信喝酒吃肉,孫傳庭則是在他面前拿出了圣旨。
【“賀人龍聽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賀人龍身為總兵,于開縣率部嘩歸,致使剿賊之事功虧一簣……罪責深重,國法難容!”】
孫傳庭手下軍士手中銅锏抽打在甲胄之上,屋內,傳來賀人龍的咆哮怒吼聲。
屋外,賀人龍的親信也被早早的埋伏包圍殺死。
天幕上,孫傳庭的聲音鏗鏘有力。
【“從今往后,潼關沒有賀家軍,只有大明軍隊!”】
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