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作為孔子后代的衍圣公會這么不受現代人待見?》
大宋。
“嗯?”
許多宋朝的文人,乃至宋朝的許多皇帝都不由的警覺。
有一種自己大宋朝好像有被天幕針對的感覺。
畢竟,這天幕提起大宋,除了他們的宋太祖趙匡胤,基本沒有說過幾句好話。
如今,他大宋封的衍圣公,在后世的名聲都不好嗎?
蘇軾此刻也有些疑惑。
“褒成君、文宣公、衍圣公……”
“封賞孔子后人非是我朝本例,漢唐朝兩代皆有封賞。”
“我朝仁宗皇帝封孔子后人衍圣公,意在弘揚儒家之道,傳承先賢智慧。”
“應該也沒有什么問題吧。”
思慮一二,蘇軾也想不明白原因。
“后人不待見衍圣公,必是空穴來風。”
“難道和明朝的那些文人有關?”
蘇軾嘆了口氣。
對此還真是感到惋惜和遺憾。
“我輩當精究學問,傳承孔孟之道,不可使先賢遺德蒙塵啊……”
大唐。
“孔子后人?”
“衍圣公應該是后面朝代封的。”
李世民有些驚訝。
“先圣后人在后世不受待見?”
“怎么會……”
“難道后人不用儒家學說了?”
李世民心中一動,發現這個問題似乎有可能很敏感。
可能又是一些皇帝和儒家之間的關系,關乎統治相關。
畢竟,后世沒有皇帝。
只是……既然治國總要用到這些儒家學說。
不然的話用誰呢?單用法家,亦或道家?
哦……
或許,還有墨家的身影。
畢竟那些后世的武器裝備、各種設施機械,可是看得他眼花繚亂。
大秦。
“衍圣公?”
嬴政有些驚訝,這個孔子他倒是知曉。
天幕也曾在那首《百代成史》中提到過儒家。
不過,那又如何呢?
“衍圣?”
“也不知哪個腦子有泡的皇帝封的,區區一個儒家學派,也配稱圣?”
便是他大秦所用的法家之人,也沒有稱圣的。
區區一個列國都不待見的儒家,也配?
對此,嬴政有些不屑。
若說圣人,那自然只有皇帝一人才配得起這個稱號!
大清。
“不受待見……”
乾隆低頭沉思,心中隱隱有些猜測。
“難道是因為投降我大清?”
乾隆明顯感受到這天幕對清朝的‘不待見’,也知曉后世大清沒有永存,被‘嗶’先生給推翻了。
所以還真有可能是因為投降他大清。
而且乾隆現在嚴重懷疑,當初天幕‘嗶’的一聲,是隱去了什么名字,故意讓他聽不到,好無法提前做準備。
“這衍圣公們的確不是什么好東西,但是只要是想要維系統治,用改造后的儒家學說來教化百姓還是相當不錯的。”
天子學儒家是為了使用,讓百姓學儒家是教化百姓。
這是統治者和被統治者身份上的不同而導致需要學習的知識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