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
朱元璋認真看了起來,雖然他并不定都北京,而且此刻大明的情況與后世的清朝多有不同。
但是……
“能被打到京城外三十里,京師就已經岌岌可危了……”
歷朝歷代為何要修長城,設關卡。
就是不希望在京城外開戰。
【6000英法聯軍對戰三萬滿蒙騎兵】
【戰斗結果,清軍傷亡一萬余人,蒙古騎兵死傷殆盡】
【英法聯軍僅僅陣亡5人,傷47人。】
大清。
“怎么可能?!”
縱然是有了前面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情況,但是又一次聽到天幕這樣講,康熙依舊是難以置信。
“上一次我大清絕對沒有集結好兵力,三萬騎兵,這英法怎么可能只有這么一點傷亡?”
打起仗來就是軍隊互相推搡擁擠,受傷人數也得大于這個數字。
“這群蠻夷看到我大清鐵騎不害怕的嗎?”
是知曉敵人的火器可能很厲害,難道……這個時候的火器,就已經出現了后世那樣可以一直連發的了?
如果不是,那他大清的騎兵沖上去,豈不是砍瓜切菜?
【清軍裝備的主戰火炮,有效射程1000米,而聯軍所用的線膛炮,有效射程為1500米、2000米。】
【清軍的馬隊沖鋒,遭遇到聯軍的火力攔阻,損失無數,這樣的死亡沖鋒持續了數次,英法聯軍一邊火力阻擊,同時發炮打擊馬隊,清軍始終無法近身】
【戰斗從7點打到中午12點,最終英法聯軍奪占八里橋,清軍敗退告終】
天幕不僅僅有講述,還輔以戰爭影視劇,大致還原了其中的場景。
大明。
“這不就是三段擊嗎?”
知曉自己的義子沐英在平定西南之亂時,曾經用過這種戰法,朱元璋很是熟悉。
“只是這火器的裝填速度的確快了許多,雖然……比不上后世。”
朱元璋看到的是,英法聯軍使用兩列形式輪換射擊,不需要火盆、火折子,只需要扣動扳機就能夠射擊的火銃。
已經和后世的武器很是相像。
他捋了捋自己的胡子,若有所思。
“這清朝的武器看起來也不比咱大明的強到哪去。”
“數百年過去了就沒有什么進步嗎?”
不明白技術進步如何的朱元璋,不打算深究這些問題。
但是這些火銃他確是極為感興趣。
“讓工部仿照這天幕上的火銃,看看能不能造出來。”
總覺得這種火銃應該和他們使用的火繩槍差別不會太大的朱元璋如是說道。
如果是后世的那些可怕的武器,根本毫無頭緒,他就是難為死那群工匠們,估計也用。
“第一個造出來的,封爵!”
大唐。
“藥師,這后世的戰爭形式……”
看著那一排排士兵排隊放火銃,因為看過了后世的戰爭,又是當代的軍事專家。
所以這又古代,又現代的戰爭方式,還是給李世民看的一愣一愣的。
縱然是軍事天才,在沒有接觸過這種近代戰爭形式,也讓他一時間有些懵。
“這……”
李靖口中的‘滑稽’二字沒有說出口,這種沒見過的戰爭形勢,到底是看起來有些怪異。
“此時的槍械沒有后世那種擊發速度,所以用這種方式來減少間隔空隙。”
“至于這排隊射擊,臣以為,可能是因為命中率的問題。”
了解不多,李靖只大致分析了一下。
“不過看來,這些武器已經足以應對騎兵沖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