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
鄭和認真的看著海圖,眉頭緊皺。
“印度洋?”
“說的應該是這個天竺國下面的這塊西洋吧?”
要不是因為天幕講述過這個印度,也就是如今的天竺國,不然他還真的會聽得一頭霧水,也就現在勉強能夠推測出來。
“從地中海直接到了西洋嗎?”
“蘇伊士運河?”
鄭和有些震撼,不用繞道天幕上給出的這個非洲如此巨大的版圖,那得減少多少航程啊?
一個運河而已,再大能有多大。
他不僅開始仔細研究今天天幕上講述的東西,和天幕上船只等等。
“陛下對海事多感興趣,特別是天幕出現之后。”
“日后我大明海軍,大有可為啊!”
鄭和感到一陣陣的振奮,朱棣對于海軍的態度因為天幕迅速升溫,他自覺有用武之地,若能給大明開拓萬里海疆,輔佐皇帝陛下成就那什么日不落帝國,足以留名青史了!
【光緒八年夏,朝鮮國內亂,日本計劃侵朝,清廷命鄧世昌駕駛“楊威”號運送兵員趕赴朝鮮平亂,鄧世昌深知兵貴神速,駕‘楊威’號鼓輪疾駛,赴朝鮮仁川海口,較日本軍船隊先到一日,日軍至時,清軍已沖入朝鮮國平亂,日本至朝鮮都城而不得入,侵略意圖遂作罷。】
【事后,鄧世昌被授予渤勃勇巴圖魯勇號】
大清。
雍正時期。
“光緒、光緒……”
雍正已經開始掰著手指頭算了。
順治、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咸豐、光緒、宣統。
自從他大清入關以來,這天幕講述過或者連帶提到過的皇帝已經有七個,加上他那就是八個。
這個光緒后面就是宣統,大清就要亡國了!
“中間有漏掉的嗎?”
“我大清,就十個皇帝嗎?”
即便是加上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也不過是十人而已。
大明兩百多年,可是有著十六帝的。
“算起來,時間上應該和明朝差不多……”
因為天幕講述過清帝退位的時間,所以很輕易的就可以知曉大清的壽命。
只算的關內的時間,他應該是第三位。
“時不我待啊……”
雍正深感壓力倍增。
這此前不需要考慮的國外的情況,如今也成了一個麻煩。
作為大清的皇帝,想要做的,自然是大清萬年。
“改革……西學……”
如今看到了這王朝末期的清朝開始建立北洋水師,學習西學,如今他更是著急。
因為知曉了后面會敗給日本,日本如此彈丸小國都能打贏大清,可見大清的改革多半未成功啊!
現在還算是王朝初期。
正如天幕所言,他手中有八旗,對付那些士紳可以隨意拿捏。
改革阻力,也會比日后小上很多。
將西方的問題一并考慮在內,增強大清的國力。
至于八旗的腐化問題,除了加強監管,雍正也別無他法。
日后會不會腐化成比士大夫階級還要腐朽害國的東西,他也沒有什么好辦法來解決。
只能是減少留給后人的其他問題,將這個八旗的問題留給后人來解決了。&lt;/div&g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