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頓了頓,接著道:“如果以后世的說法,我中原王朝北伐,多為春夏。”
“而游牧民族南下多為秋冬。”
“只因其春夏弱而秋冬強,我春夏強大而秋冬弱。”
“再兼北人不耐熱,南人不耐寒……”
“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只是……我們沒有后人將原因分析的如此清晰具體且內容更加詳盡罷了。”
除了降水量和什么季風聽不太明白,其他的都不是什么秘密,即便是在此之前對這些沒有了解的部分貞觀時期的臣子們,也能夠輕易的理解。
故而,李靖繼續說道:
“匈奴北方降雨減少時,中原地區的降雨一樣不容樂觀。”
“糧食同樣會減產,進而進一步衰弱組織防御能力。”
“所以,中原王朝必須要在豐收之年,且匈奴較為衰弱的春季,就給予其重擊,化被動為主動。”
“漢武帝,也的確是這么做的。”
李世民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
【即使和親有十多次,但匈奴對漢朝的入侵也從未停止,漢高后六年,公元前182年,匈奴寇狄道。】
【漢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匈奴右賢王入河南地,侵上郡,殺略吏民。】
【漢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犯蕭關,威逼長安。】
【公元前158年,匈奴絕和親,入上郡,云中,殺掠甚眾,烽火直逼長安。】
【漢景帝時,匈奴屢入燕、上郡、雁門。】
【……】
大漢。
漢景帝看了一眼自己的兒子劉徹。
“哎……”
輕輕的嘆了口氣。
天幕上后人對他的評價可高了。
雖然也說罪在當代,可畢竟是9.6的評分啊。
而他這位‘大漢棋圣’只拿了9.2分。
對于劉徹的一些做法,他是不怎么贊同的。
但是……
看著這天幕上講述的如此之多的匈奴之禍,最終還是需要他來解決。
“好好看看吧。”
“好好想想,日后做了皇帝,該怎么做……”
“無論是軍事,還是民生,都不能,只顧得其一……”
借著天幕教育著自己的好兒子,未來怎樣,劉啟不敢改變,更不敢更換一位繼承人。
他也害怕,四百年的大漢,被他的一個動作玩沒了。
畢竟……無論怎么說,漢武帝后面不還是有一個漢宣帝嘛。
同樣的,漢文帝看著天幕上的講述,也多有無奈。
漢朝國力尚弱,騎兵匱乏,對于匈奴幾乎無力反擊。
更兼諸侯王勢力強大,國內問題都沒有解決。
“劉徹、劉徹……”
“將天幕講的這些時間點全都記下吧,然后……加強防備。”
提前知曉了匈奴的多次入寇,即便對方可能改變時間,對于漢文帝來說也是一個提醒。
【匈奴對于漢朝的壓制,遠不止軍事上。】
【劉邦去世后,冒頓單于給呂后寫了一封十分露骨的書信】
【書中的大致意思是這樣的——】
【“劉邦是我大哥,如今我大哥去世了,按照我們匈奴的習俗,你應該改嫁給我,如此也可互通有無,排遣寂寞,豈不美哉?”】
【如此羞辱的事件一經傳出,漢朝大臣們紛紛義憤填膺,揚言要率兵討伐匈奴。】
【但最終呂后還是保持了理智,回信安撫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