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
趙匡胤看的羨慕。
“哎……”
“窮兵黷武,窮兵黷武……”
“即便如此,也比那靖康之恥好上一萬倍啊。”
說實話,趙匡胤的確是認為漢武帝劉徹窮兵黷武,不顧百姓死活的。
可是……當看過徽欽二帝之后,他看崇禎那都是眉清目秀得,更何況劉徹呢。
大清。
乾隆直皺眉。
他一時間想起了不好的事情。
如那什么《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
什么兩千萬兩、兩億兩、四點五億兩。
什么圓明園被燒,什么艦隊全軍覆沒,什么皇帝出逃……
“少年意氣,晚年怠政。”
“不算昏君,也算不上什么明君吧……”
其他的都還好,就是天幕評價漢唐區別于大清,讓他有些不爽。
“既然喜歡開疆拓土,為何不多講朕的功績?”
“竟……”
本想說天幕總是說大清后面那些割地賠款的皇帝,但是……那終歸也是大清的皇帝,乾隆還是覺得應該給他們留一點兒面子。
按下不再說些什么。
大秦。
“臥薪嘗膽數十年出了個劉徹,這漢朝也有幾分那勾踐的意思。”
秦始皇繼續關注著天幕,與剛剛不同的是,胡亥已經被叫到了他的身旁。
胡亥已經從剛剛的興奮轉到了有些害怕,因為他感覺氣氛有些詭異。
瞧見自己父皇看過來的眼神,他連忙低下頭。
“胡亥,你怎么看這漢武帝?”
嬴政此刻也冷靜了下來,雖然胡亥即位的事情詭異,但是畢竟他對后來的事情一概不清楚。
干脆,先帶著他繼續看下去就是。
反正日后天幕一旦講到,他就什么都清楚了。
“兒臣、兒臣……”
“兒臣不知……”
想了想,生怕回答錯誤的胡亥唯唯諾諾的回應道。
聽到這個答案,嬴政不禁面露失望,再度對未來究竟是發生了什么感到疑惑,自己會立他為太子?
他是老眼昏花了嗎?
【公元前141年,16歲的劉徹繼承帝位,他便是漢武帝。】
【漢武帝即位后,一改前任統治者,對匈奴消極防御的政策,逐漸代之以積極進取的心態。】
【漢武帝曾在一封詔書中,明示自己的決心】
【“高皇帝遺朕平城之憂,高后時單于書絕悖逆。昔齊襄公九世之仇,《春秋》大之。”】
春秋時期。
相較于后世的許多君主對于劉徹有了自己的一套系統性的理解,對于劉徹的了解僅限于天幕所講的這一切的孔子,也不禁開始欽佩起這位后世的君主。
“十世之仇,猶可報也!”
“先祖所受的屈辱,到了這個漢武帝,一朝盡雪……”
雖然還沒有看到后面具體是如何打的匈奴,但是后人能給他這么高的評價,想來一定是將匈奴帶給漢朝的,十倍百倍的奉還回去了。
“這個劉邦的后代怎么質量這么高?”
孔子也有些疑問。
他對后世的朝代不了解,可是僅從天幕上來看,這劉邦的后代們,可比那趙匡胤,哦不……那個叫趙什么來著?
孔子一時間想不起來。
“那宋驢宗怎么生不出一個有志氣的后代?”
想來岳飛的遭遇,孔子也有些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