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本就知道的歷史,本來說起來是沒有什么的。
但是……他聽起來總有一種怪怪的感覺。
特別是那個什么八百八百的。
聽著就不舒服。
總感覺這b天幕在暗示。
秦末。
項羽看的津津有味。
雖然是那個什么劉邦的后代,但是這個霍去病他是真喜歡。
“如此有膽識,勇武的少年啊。”
“可惜……不是孤麾下將士。”
“不過這冠軍之名不錯,孤便要將其先拿走了!”
所謂勇冠三軍,立志要做千人敵、萬人敵的項羽,可不會在帶兵打仗上服氣誰。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以十四萬匹戰馬以及五十萬步卒作為后勤補給團,命衛青與霍去病各自率領五萬騎兵,步兵和運輸物資的軍隊十萬余人,兵分兩路,跨漠遠征、出擊匈奴】
大明。
看著這數字,崇禎簡直要羨慕瘋了。
“要是朕也能調集這么多兵馬,遼東局勢又豈會落到如今的地步啊……”
他已經不敢著急遼東的事了。
畢竟著急著的五年平遼,平到最后把自家大明給平了。
但是看到漢武帝調集如此多的人力物力,還是羨慕不已。
同時,不禁看向自己身旁,和他一起看天幕的袁崇煥、孫傳庭,秦良玉等人。
早早將天幕講述過的將軍們調到自己身邊,給他出謀劃策。
瞧見崇禎看過來的目光,袁崇煥是忍不住打了個冷戰,渾身不自在。
在場的諸位,只有他是一個‘反面教材’,其他都是天幕背書的‘英雄’。
明顯感受到崇禎的‘區別對待’的袁崇煥,也是無話可說。
但卻依舊忍不住想要為皇帝陛下出謀劃策。
“文景之治給漢武帝留下了一個強盛的大漢。”
“我大明如今之危局,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貿然出擊不可取,短時間內無法消滅建奴,只能是徐徐圖之了……”
“臣請為陛下鎮守遼東。”
五年平遼這種笑話一般的理論早就碎的不能再碎,袁崇煥自然不會再說。
“陛下,臣請前往陜西清查田畝,安置流民。”
“如今天幕講述,日后我大明多災,百姓食不果腹,便會成為流民,此事……相較于關外建奴,才是重中之重。”
“自天啟年間陜西便多有盜匪橫行,天災不斷,需要格外重視。”
“只要我大明內憂解除,外患,不足為懼。”
孫傳庭拱手說道。
看過天幕之后,他對于局勢的理解更深一層。
天幕上的自己那憤怒又無奈的樣子在他的心底回映。
對于這位崇禎皇帝,他選擇相信。
畢竟……
有了天幕的背書,想來皇帝會信任他的。
拯救大明,是他的夙愿。
“白桿軍,隨時做好準備。”
“無論敵人是誰,陛下之言,莫敢不從。”
“良玉雖不才,愿為我大明,為陛下流盡最后一滴血。”
無論后人是如何評價崇禎的。
但是天幕講述的東西,崇禎皇帝親自作的四首詩,確是深深的感動到了秦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