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
朗誦的感情過于充沛,動作激情,大起大落,讓大唐此刻正在看著這一切的李世民,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這是魏卿日后寫的奏疏嗎?”
“記下來,記下來……”
雖然不太能理解后人這番抽象的舉動,但是李世民還是覺得有趣,并認真的聽取了他說的每一個字。
而一旁的魏征,此刻微微有些紅溫。
早就知道粉絲是什么意思的他,現在有點兒臉紅。
主要是,這對于他這個古人來說,還是有點兒過于超前了。
以至于他甚至沒有聽心里去,而是趕緊去看其他人的記錄。
大漢。
漢文帝時期。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朕深以為然啊。”
“魏征……”
贊許的點了點頭,漢文帝有些羨慕,能得到這樣一名名臣,是許多皇帝的幸運。
“這這篇奏疏記錄下來,掛在朕的書房。”
大秦。
“這個叫魏征的,不錯。”
“朕雖不知曉這唐朝如何,但是一個國家自然是需要諫官的。”
“怎么我大秦的諫議大夫,沒有此令人深醒之言?”
知曉了自己大秦只有十幾年的時間,嬴政對這些歷史上的時間較長的王朝,都有著深深的學習欲望。
特別是似乎名聲比較好的漢唐。
“難不成是不敢諫嗎?”
“這些話,他唐太宗聽得,朕一樣也聽得。”
見狀,一旁的李斯不禁想到。
“陛下,此前天幕講述過選官制度……”
“我大秦……”
有些話不必說的太多,嬴政自然就能夠聽懂。
只是,改革其中壓力可想而知,聞言,嬴政也不禁一時間沉默了下來。
他不禁看向胡亥。
“有些事,朕雖做得。”
“確實不知道朕之惠文王又在何處啊……”
胡亥要是有著先祖秦惠文王的能耐,他也不用考慮后世的事了。
大唐。
看著天幕講述這趣事,也是留名青史的喜事,貞觀群臣們各自恭喜魏征與李世民。
“臣便恭祝陛下又得一善于納諫的美名,也恭祝魏尚書歷史有名。”
雖然此前天幕說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有提到魏征,但是一起提到哪有單獨說來的榮譽。
“魏卿,你難道就沒有什么想說的嗎?”
看到魏征還在看文書的記錄,李世民不禁笑道。
今日高興,再加上天幕所言的皆是喜事,所以李世民此刻還是喜多憂少。
“陛下,天幕上的魏征的這篇奏疏,臣已經會背誦了。”
“日后,每日都背誦給陛下聽。”
李世民:“……”
李世民的神色一僵,臉上的笑容一下子拉了下來。
心中泛起陣陣不安,此刻的他還不知曉自己是提前十多年看到了這封奏疏。
看著魏征那認真的神色,他不禁暗自小聲嘀咕兩聲。
“這鄉巴佬,就非得煞兩句風景。”
不過一想到,他還愿意稱自己為龍鳳之姿,天日之表的……
李世民就又恢復了精神。
比起一兩句奉承之言,這英明的太宗皇帝陛下,還是要做的。&lt;/div&g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