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
乾隆一臉懵逼的聽著這奇怪的煙花聲。
“不是望遠鏡嗎?怎么不是看到而是聽到?”
萬朝觀眾們的好奇還未結束,蘇瑾就已經將屏幕劃到了評論區。
【天眼才花費11.5億嗎?】
【1爽天=208萬,一爽年=6.4億,兩爽年就夠了。】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天眼燉得下。】
下面回復。
【孩子們,這并不好笑。】
【天眼之父南仁東!】
【既然是聽到聲音為什么不叫中國天耳?】
【天眼就是楊戩流落在人間的第3只眼】
【跟三體人說話用的】
【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大唐。
“不到十二億?應該不算貴吧?”
李世民摸了摸胡子,雖然對后世的物價不太了解,但是畢竟修建三峽都花費了兩千多億,這個才十幾億,如此巨物,似乎不算貴。
“就是這后世的單位也太奇怪了,什么爽天爽年的?”
完全聽不懂,更沒見過這個單位的李世民搖了搖頭。
先秦時期。
莊子其實也對這種天文相關的東西很感興趣,看著這條搞怪的評論,不禁張大了嘴巴。
“鯤之大,燉的下……哈哈哈哈哈……”
一下子被這條評論逗樂了的莊子不禁笑出聲。
然后認真思索了一二。
“嗯,恐怕不行。”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這天眼雖大,不過左右不過數百米,燉不下,燉不下……哈哈哈哈哈……”
“若要燉的下,天地為爐,或許可行……”
也跟著后人的思路胡謅了一番的莊子,笑呵呵的繼續看著天幕。
大明。
吳承恩看著天幕上的那楊戩的第三只眼不禁若有所思。
“這倒也是,猴子都加強了,這楊戩也得加強啊。”
“不如再加上些聽到萬事萬物之聲,看的萬事萬物之事。”
“通曉過去,看破未來……”
將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吳承恩打算后續好好設定加強一下。
“三體人又是什么東西?”
“三個身體的人?”
總覺得這后世的東西很有趣的吳承恩,也很希望自己能夠在后世存在的東西上找到些許靈感。
“聽起來和哪吒倒有些相似。”
大宋。
“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什么?”
蘇軾完全沒有看懂其含義,只覺得云里霧里。
便見到天幕轉換了其他的視頻。
《宇宙中最像地球的行星》
天幕上的標題,讓萬朝觀眾們頗感興趣。
大秦。
“宇宙……如此之大。”
“像地球的行星,不知道是否有人類居住啊……”
看過了天幕介紹的太陽系,乃至于對銀河系都有了些許的了解,對于宇宙的大小,已經有了一個模糊的概念,雖然遠遠不算準確,但也大大超出了嬴政此前的預料和世界觀。
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