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了一下,石小林繼續說:“那么接下來,就讓新的主管進來跟大家先講兩句吧。”
空氣變得更加安靜了,所有人都還沒反應過來發生了什么。
門已經開了,空氣流動起來,張俊石化了。
什么叫“請新的主管進來跟大家講兩句”?這種時候不應該是“請新的主管站起來跟大家講兩句”嗎?
他今天坐在最好的位置,腰桿挺得筆直,還特意擦亮了皮鞋,不正是為了站起來跟大家講話嘛,他甚至連腹稿都打了800遍。
于是,他憤怒了起來,但還是克制著,他要看看晨科空降的這個主管到底是誰。
隨后,門外走進來一個男人,英氣逼人,低著頭進來,額發遮住了眼睛。
“黃曉陽,來自于技術部。”他抬起頭,目光攝人心魄。
這一次,所有人一起石化。
張俊那顆原本躁動不安的心,在看到黃曉陽的瞬間跌入了冰點。
對于晨科來說,黃曉陽這個名字,絕不會陌生。沒有哪一個入職一個月以上的晨科人,沒聽過他的名字。
但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只是聽過他的名字,見過他卻記不清他的模樣。一方面是因為技術部的人很少出現在社交場合,另一方面,是黃曉陽把自己活成了一個符號。
項目大會上,他代表新生代技術工程師講話;職工運動會上,他是大中華區的核心后衛,三分球射穿其他大區球隊的心臟;公司年會上,不少人都遠遠看到他拉小提琴,修長的身影幾乎嵌進了光影之中。
據說,黃曉陽這么厲害的人,在大學時就已經閃耀很久了。
如果是其他人坐上這個主管的位置,張俊還可以反駁,還能向更高層級的部門申訴。以晨科的公平,這并不是難事。
但是,如果這個人是黃曉陽,張俊甚至生不出一絲反抗的念頭。
站在銷售部的角度,他或許是這兩個項目的絕對功臣。但放在整個集團,他的這點貢獻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誰都知道,能拿下那兩個項目,最核心、根本的原因,還是技術部的那群大佬。他們花了三天時間,就修改出一版其他公司一個月都搞不定的方案,最終才順利奪標。
而其中的佼佼者,自然就是眼前的黃曉陽。
唯一的問題是……他一個搞技術的,到銷售崗位?
黃曉陽的目光在眾人臉上掃過,隨后平靜地說了一句:“以后大家就是同事了。”
沒有長篇大論的演講,也沒有刻意要跟大家拉近距離,他依舊像一個符號一樣,遠遠地在那里問一聲好。
短暫的會面之后,黃曉陽并沒有在辦公室里過多停留。
他從辦公大樓出來的時候,看了看手表,剛好還有半個小時就到飯點。
他拿出手機,給某人打去了電話。
手機屏幕上顯示的名字叫李悠南。
:<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手機版:<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