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速連拍的十幾張里,只有那么兩三張是清晰的。
其中一張,白翅浮鷗完全在畫面中央,翅膀完全展開,背景雖然暗,但主體曝光準確,細節豐富,飛行動態被完全凝固住了,構圖也簡潔有力。
李悠南長出了一口氣,這種光線下的飛版,能抓到清晰的就挺不錯了。
就在這時,那位攝影大哥不知什么時候已經湊到了很近的地方,眼睛直勾勾地盯著李悠南相機屏幕上的回放畫面。
他聽到了那陣密集的快門聲。
李悠南也不吝嗇,直接拿給他看,心里有一丟丟裝逼成功的快感。
“這……這光線……這速度……你怎么做到的?”他指著屏幕:“我……我剛才都沒反應過來有鳥飛過去!你就……就端著拍?還拍這么清楚?這感光度得上千了吧?噪點呢?”
他一連串的問題拋出來,語氣茫然。
“光線差,快門必須快,感光度就得高,噪點后期能處理一點。”李悠南簡單解釋了一句,沒提具體參數,把相機掛回脖子上,彎腰繼續去弄天幕,“主要得預判它的飛行路線,跟焦要快穩。”
他站在那兒,消化不了這些信息。
看看李悠南脖子上那臺被用得熟稔的相機,沉默了好幾秒,才往前蹭了一步,臉上堆起一種有點局促又極度誠懇的笑容:“那個……兄弟……老師!您……您能不能……教教我?就……就剛才這種,怎么抓?我這設備也不差啊,可就是拍不好……”
“我……我請吃飯!或者……或者你看看我這設備,有啥需要改進的?”他指了指自己那堆設備。
祝清越在旁邊輕輕咳嗽了一聲,像是被風嗆著了,也可能是別的。
她低頭翻著書頁,還是沒抬頭。
李悠南看著眼前這位裝備齊全卻一臉無措的大哥,有點好笑又有點理解。
攝影這東西,有時候真不是錢堆出來的。
有的人靠天賦,有的人靠熟練……還有的人靠系統。
大家都有令人感動的付出。
……
出門在外,都是朋友。
攝影大哥姓王,估且叫他老王吧。
老王說:“對于經常在外面露營的人來說,共享是身體的本能。露營地借鹽借柴火像呼吸般自然,陌生人遞來的食物敢直接咬。”
這附近只有他們兩輛車子,自然可以一起野炊了。
老王大哥帶了新鮮的炭火,用一把噴槍給燒紅,丟進爐子里面,已經過了一陣子了。
這會兒,爐子里的炭火紅得正好,沒什么煙。
李悠南拿鐵簽子串好的幾條小鯽魚架上去,離火苗兩指高。
魚皮遇熱,很快繃緊,發出細微的滋滋聲,油珠滲出來,滴在炭上,騰起一小縷青煙,帶著焦香。
清越坐在旁邊的野餐布上。
她膝蓋上攤著個厚實的牛皮筆記本,手里捏著支鉛筆,筆尖懸在紙面上,好久沒落下。
她望著遠處水天相接那條模糊的灰線,湖風吹過,她額前的碎發就跟著飄幾下。
偶爾,她低頭,鉛筆在紙上劃拉出幾道短促的線條,又停住,抬起頭,偷偷看一眼李悠南。
旁邊十幾米外,是王哥一家的帳篷。
王哥正彎腰擺弄一個稍大的卡式爐,爐子上坐著一口不銹鋼鍋,熱氣頂得鍋蓋邊緣噗噗作響,他媳婦坐在小馬扎上,手里拿著個蘋果,小刀一圈圈削著皮。
餐食好了以后,大家便圍坐在一起,一起吃東西,聊天。
湖風一陣陣吹過,不緊不慢,帶走了烤魚的油煙,也吹散了爐火的熱氣。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