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快到下午四點的預定結束時間,操作員們開始收尾最后的通聯。
等最后一個通聯記錄完畢,操作員摘下耳機。
帶隊的張老師,邀請在場的幾位評委做點評。
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了評委身上。
前面幾個評委依次做了點評,隨后輪到李悠南和他剛剛認識的那個大叔了。
大叔笑了笑:“要不然小兄弟你先來吧!”
李悠南很清楚自己年齡小。大叔雖然表面態度謙和熱情,但未必信任自己的能力。
雖然李悠南并不在意,不過眼下這個場合,他自然還是要說幾句的。索性也不推辭,點了點頭:“那行。”
李悠南一開口,聲音不高但很清晰,周圍一下子安靜了不少。
畢竟他在現場的幾個評委里看上去太年輕了,十分扎眼。
“整體不錯,”李悠南先肯定了一句,然后話鋒一轉,直指關鍵,“效率還能摳一摳。主要在兩點。”
他指著那個主操作位:“第一,天線轉向的時機。下午兩點半左右,15米波段對北美有個小窗口,信號報告普遍+20以上,持續時間大概十五分鐘。雖然也通到了幾個,但強度明顯弱,耗時也長。北美窗口開通時,天線在十分鐘后才轉過去,錯過了黃金期前半段,少抓了至少5到8個前綴。傳播預測軟件和實時s表強度跳變,都是提示,要更敏感,轉得要更快、更果斷。”
他說得很具體,連時間和信號強度都記得清清楚楚。
操作員點點頭,有點不好意思:“當時看歐洲臺也挺多,貪了一下…”
“理解,都想多通聯,”李悠南語氣平和,隨后又說:“第二,波段切換的節奏。20米波段下午三點后本地噪聲開始明顯上升,你們堅持到三點二十才切到相對安靜的40米。噪聲起來,就該果斷換波段。40米雖然傳播距離近些,但勝在清晰,保證通聯質量更重要……”
都是些硬核的知識,現場很多人是剛剛入這個圈子的小白,不怎么聽得明白。
但沒關系,大家都在認真點頭,至少要讓旁邊的人覺得自己聽懂了。
小鴨舌目瞪口呆地望著李悠南。
剛才如果他還有一些疑惑的話,此時他已經很清楚李悠南的水平了。
這番話,沒有一句虛的,全是硬邦邦的操作細節、時間點、效率對比、具體問題。
李悠南點出的那兩點,恰恰是小鴨舌這種新手根本看不出來的門道——小鴨舌只看到天線在轉、人在忙,卻不懂背后的策略和取舍。
尤其是李悠南精準地回溯幾個小時內的傳播窗口和操作細節,這種功力,沒無數次實戰,絕對練不出來。
小鴨舌低頭看了看褲兜里那張嶄新的b證卡片,感覺它輕飄飄的。
……
今天的經歷只是一個小小的插曲,并不怎么重要。
李悠南找到徐莉雅和盧小蘭的時候,兩人也玩得有些累了,正好出發,三人一起朝著車子的方向走去。
盧小蘭漫不經心地問:“表哥啊,你們今天玩的那個東西真有那么好玩嗎?”
李悠南隨意地說:“還行吧,不能說好不好玩,但的確挺有趣的。”
“太硬核了,完全不懂。”
“不懂也沒關系,反正只要知道我表哥是最厲害的就行了,嘻嘻……哎喲!表哥,怎么又打我腦袋啦……”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