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地邊有條小溪,水流聲嘩嘩的,是這里主要的背景音。
收拾停當,大家的心思就全跑到“云海”上去了。
這也是這一次旅行第一個值得去看的打卡點。
鎮上的人告訴他們,這個季節,傍晚時分上山,運氣好能看到很壯觀的云海,就在鎮子附近的山坡上。
檢查車輛時,發現其中一輛的胎壓有點低,機械師很麻利地給打上了氣。
領隊齊順義哈哈大笑說:“還行,這會兒只是胎壓有一點問題,希望我們這次旅途不要發生爆胎的事件……雖然概率比較低。”
聽到這話,馬菁微微皺了皺眉頭,說:“這條路上面經常爆胎嗎?”
齊順義點了點頭,又說:“不過,也不用太擔心,爆胎是很正常的嘛,遇到那種有難度的路,我會停下來等大家都到,然后再一臺一臺地挨個過去。”
接下來是上山看云海的安排。
“這會兒上去,怕是要趕著天黑下來咯。”
齊順義語氣平淡,像是在陳述一個事實,“我會帶隊上去,廚師和咱們的副領隊在下面給大家準備晚餐,但不強制要求所有人都上去,準備上去的人10分鐘后在這集合。”
他的話像是一點提醒。
李悠南抬頭看,天色確實比剛才更沉了一些,西邊山頭的太陽已經快看不見了。
山里的天黑得快,他們是知道的。
心里盤算了一下:現在開車上去,到能看云海的地方,估計也就剩下不到一小時的光線了,而且下來肯定得摸點黑。
大家互相看了看,幾乎沒人猶豫。
“來都來了。”
“上去看一眼,不行就撤。”
“走!”
引擎再次發動的聲音里,帶著點明知時間緊、卻不愿錯過的倔勁兒。
車子離開鎮子平坦的路面,拐上了更窄、更陡的土路,向著更高的、被暮色籠罩的山坡爬去。
車燈已經提前打開了,兩道光柱刺向前方漸濃的昏暗。
路邊的樹林在車燈掃過時,顯出黑黢黢的影子。
能不能看到云海,此刻倒顯得不那么絕對重要了,更像是一種必須去嘗試一下的儀式感。
車輪碾過碎石,車身輕微搖晃,他們朝著那片未知的、被期待著的云霧,一頭扎進了山嶺的夜色里。
那一刻的感覺很清晰:疲憊的身體里,有種固執的念頭在撐著——既然走到了這里,山就在眼前,哪怕只看一眼模糊的輪廓,也得親自上去確認一下。
鎮子的燈火在身后越來越小,前方的黑暗和未知越來越濃。
這趟臨時起意的上山路,與其說是追逐云海,不如說是對他們自己這點執念的一個交代。
山里的夜風透過車窗縫鉆進來,有點冷,但握著方向盤的李悠南,手很穩。
……
車子在碎石路上顛簸了約莫半小時,光線消失得比預想的更快。
最后一段陡坡,車燈只能勉強撕開前方幾米濃稠的黑暗,兩側是高聳、沉默的樹影。
停車的地方是一塊相對平坦的土坡,熄火下車,山風立刻穿透了外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