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我們的科學家,大家有什么感想?”中樞的聲音在會議室里回蕩,帶著一絲感慨。
丁參謀長沉默片刻,緩緩開口:“這份請愿書確實出乎意料,但仔細想想,科學技術的突破往往能帶來戰略性的改變。”
“如果我們能在異界實現無線輸電技術,能源分配效率將大幅提升,軍備和民生的矛盾也能得到緩解。”
姜部長點點頭,補充道:“核聚變裝置更是如此,異界的物理環境或許能讓我們突破現有的技術瓶頸,一旦成功,能源問題將不再是制約因素。”
工業部的何部長眉頭緊鎖:“可問題是,這些科研項目的傳送需要占用大量封裝體資源,而且短期內無法看到成效,如果我們把資源傾斜到科研上,軍備和民生的即時需求怎么辦?”
郝部長嘆了口氣:“民生問題迫在眉睫,但科研的長遠價值也不容忽,或許……我們可以嘗試折中?”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中樞身上。
他環視眾人,緩緩說道:“折中是必然的,但如何折中,需要更細致的規劃。”
他轉向萬院長,“科學院能否對這些項目的優先級做個排序?哪些是最有可能在短期內取得突破的?尤其是在借助異界的特殊環境下。”
萬院長立刻回應:“我們已經做了初步評估,比如二氧化碳淀粉合成技術,如果能借助異界特殊的日照環境,有可能在半年內實現規模化生產,部分解決糧食問題。”
“而核聚變和超長距離無線輸電等項目,只要能夠在那邊找到對應的材料突破,甚至一個月就能出現成果!”
“即便是短時間沒有辦法獲得突破,這些項目也不會消耗太多的人手,短期內封存就好。”
中樞點點頭:
“很好。”
“那么,我提議調整第三階段封裝體的傳送方案:優先保障核心科研項目、基礎能源設施和關鍵軍工生產線,適當削減部分民用工業設備,但必須確保基本生活物資的生產能力。”
丁參謀長思索片刻,“我同意這個方向。”
“不過,軍備方面,我們是否可以優先傳送高精度制造設備?這樣既能滿足軍工需求,也能為科研項目提供支持。”
何部長眼睛一亮:“這個思路不錯,高精度機床、3d打印設備、材料合成裝置,這些既是軍工的核心,也是科研的基礎。”
姜部長補充道:“能源方面,模塊化核電站可以保留原計劃的數量,但增加兩套聚變實驗裝置,這樣既不耽誤當前的能源供應,也能為長遠發展鋪路。”
郝部長終于露出一絲笑意:“如果科研項目能快速轉化成果,民生問題反而更容易解決,我也支持這個方案。”
看到眾人逐漸達成共識,中樞的眼中閃過一絲欣慰。
“那么我宣布三階段的封裝體計劃就按照這個實施。”
“從現在起,全國各部門開始配合做好一切關于第三階段封裝體的籌備工作。”
“同時,國內所有生產部門進一步加強生產,既然民用產業鏈暫時不能帶過去,我們就在這邊先行完成生產儲備,將成品帶過去也是一樣。”
“六個月內,我們要完成三階段計劃,在那邊重新建立起我們東國的全產業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