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網絡的建設比朱老的預測還要順利的多,僅僅過去了二十天,就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框架。
不光如此,最主要的三條線路甚至都已經開始鋪設軌道了——人們拼足了力氣,就為了盡早完成鐵路網絡,這樣的話如果以后有了親人過來,也方便第一時間過去團聚。
數以千計的小型煉鋼爐被修建在各個營地周圍的礦脈附近,這些都是由封裝體帶過來的小型煉鋼一體化設備,雖然產量和質量都不是太高,但是勝在容易架設而且不挑原料。
生產出來的粗鋼會被運到大型冶煉基地,在那里通過最新的短流程電爐煉鋼進行下一步的處理。
羲和基地提純出來的大量常溫下超導體材料被送到各個產業基地,用于制造高效能的電動機和傳輸線路。
這些設備的性能遠超傳統銅線圈設備,能耗卻大幅降低,為整個工業網絡提供了強勁而穩定的動力支持。
雖說蜥蜴們的存貨快要被壓榨到一滴不剩,不過程哲組長他們已經有了眉目。
他們在區域附近發現了一種特殊的礦物成分,結合蜥蜴體內那種物質的構成方式,已經開始摸索著人工合成新的常溫下超導體材料,相信很快就能有所收獲。
依托著最新的鐵路網絡布局,新的城市規劃也在順利推進中。
只不過由于現在的混凝土和鋼材產能還不足,優先保證工業建設和鐵路修建,大多數的房屋都是由木材直接拼合組成。
這里的高級木材實在是取之不盡,再加上指揮中心要求各營地修建房屋的時候必須保證能夠抵御高烈度的地震侵襲。
所以直接用木材建房子就成了最好的選擇,在不考慮修建高層建筑的前提下,這里有很多木材只需要稍作烘干和防蛀就可以直接拿來用。
如今,整個星球陸地上的探索已經接近了百分之百,地圖上的大部分區域都已經被探明,包括最后兩個絕地。
那兩個地方都是真正意義上的絕地,一個是地殼薄弱地帶,遍布著活火山和巖漿,整體溫度超過九十度,除了極少數耐熱生物以外,根本就沒有任何生命可以在那個區域里面存活。
另一個絕地則如同星球的潰爛傷口,彌漫著致命的毒霧。
勘探無人機傳回的數據顯示,該區域地表遍布著墨綠色的酸液沼澤,ph值波動在0.3到13.7之間,腐蝕性蒸汽在永不停歇的下沉氣團作用下形成直徑四百公里的毒氣旋渦。
要不是那個區域實在特殊,整個區域都是一個巨大的盆地,毒氣團被困在里面無法外泄,恐怕周圍也不會有任何的生命存在。
就連極端環境專用的勘探無人機,在進入那個區域以后也會在最多一個小時之內徹底損毀。
這兩個區域是現在唯一無法做到救援的位置,即便是檢測到新的手環信號出現在里面,也會在幾個小時以內逐漸失去信號。
專家組試想過在兩個區域建立安全據點,可是無論如何都無法做到,只能放棄。
秦野站在指揮中心的大屏幕前,看著屏幕上顯示的圖像,那是如今整個燧人網絡的現狀,在屏幕右下角,有兩個黑白色的區域。
這兩個地方,是這顆星球上最后的禁區,由于無法進入,只能在外圍修建信號塔,總算是也把這兩個區域納入到了燧人網絡的掃描范圍之內。
“又消失了。”監測員的聲音在通訊頻道里響起,帶著一絲壓抑的無奈。
全息投影上,十來個閃爍的藍色光點一個個熄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