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沒有!”那位研究人員連忙擺手。
“我們沒有進去,這些都是通過第二批動物帶出來的。”
“我們找來了一些老式照相機,純機械式的那種,然后改造了快門,制造了一些機械發條的計時器,最后將那些相機綁在第二批動物的背上。”
“后來有三分之二的動物成功的帶著照相機跑了出來,這些照片就是這樣回收的。”
“聰明!”雷戰天豎了一個大拇指,然后將手里的照片分發給隊員們。
雖然這些照片并不完整,可是起碼也能對遺跡里面的環境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營地的另外一側,專家們正在為探索小隊準備特殊的工具——火把、熒光棒、記號筆、繩索標記和紙質地圖以及筆記本。
還有十三件厚重的防護服,背后綁著一個滾輪,一根特殊纖維繩索連在上面。
“進去后無法與外界保持聯絡,我們為你們準備了這個安全繩,算是我們短時間能夠找到最結實的繩子了。”一位專家對著小隊解釋道。
“這個滾輪可以很方便的收放繩索,這一卷是三十公里長,應該足夠你們使用了。”
“進去后可以通過繃緊繩子后彈擊,以摩斯電碼的形式將資料傳遞回來。”
“繩子的這一頭連接在一個高敏度接受器上,可以最大限度的接收到你們傳遞回來的信息。”
“記住,繃緊繩子后連續三次五長三短敲擊繩子就是準備發信的前置,這邊會隨時做好記錄。”
“對了,這是給你們準備的特殊武器。”另一位專家將一些改造后的槍械拿了過來。
“由于遺跡里面的情況特殊,智能槍械和彈藥很有可能無法使用,所以我們給你們準備了這些老式的機械式武器。”
“我們還準備了一些爆炸物,雖然遺跡建筑經檢測硬度極高,但是還是請小心使用,畢竟有可能造成坍塌。”
雷戰天接過那把沉甸甸的機械步槍,金屬的冰涼觸感讓他想起了十年前在特種部隊服役的日子。
他熟練地拉動槍栓,清脆的咔嚓聲在臨時營地里格外清晰。
“老伙計,又見面了。”雷戰天笑著拍了拍手里的步槍。
周書偉正在檢查那套厚重的防護服。
衣服內襯里縫制了鉛板,胸前掛著三個不同顏色的熒光棒,腰間別著一把軍用匕首和兩枚閃光彈。
“這玩意兒得有四十斤重,”他苦笑著對旁邊的陳子昂說,“要是里面真有怪物,跑都跑不動。”
楊漠北蹲在地上,正在調試一臺機械記錄裝置,那是一個黃銅外殼的精密儀器,內部齒輪咬合的聲音清脆悅耳。
“純機械結構。”旁邊的工作人員解釋道,“靠發條驅動,每五分鐘自動在紙帶上打一個點,如果環境有異常變化,壓力感應器會讓記錄筆偏移。”
陸兆石將一包生物標記物分發給每個隊員,那是裝有熒光粉末的小玻璃瓶,瓶口用蠟密封。
“每隔五十米摔碎一瓶,”他叮囑道,“粉末會附著在物體表面,持續發光72小時。”
“所有人,最后檢查裝備!”遺跡缺口前,雷戰天看著自己的隊員。
隊員們迅速排成一列,彼此檢查著裝備和防護服的密封性,厚重的防護服讓每個人的動作都顯得笨拙而謹慎。
“準備進入遺跡。”
“戰友們,活著回來!”
雷戰天與每一個隊員互碰了拳頭,然后率先進入了遺跡。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